ABC小说>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十四章 学校(下)

但是在女学的问题上,高俊还是选择了谨慎折中的态度,依旧是由全真教道观的寄读措施来暂时解决女性教育问题,政府提倡并且提供补贴,但并不强制。

赵汝凡等人都松了一口气,在听完高俊的一系列激进政策之后,终于有一项在他们接受范围之内的了。然而何志也却有些不屑的撇撇嘴,他知道,高俊真实的想法并不是调和持重,而是在根据地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女性教育这千年大计也得暂时让步,集中资源强调重点培育男性,以求快速富国强兵。

关于课本与教育的问题,高俊谈的非常多,在现阶段,根据地的教师主要来源分为两种,一个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另一个则是根据地内的读书人,只要通过了师范考试就能成为教师,但是按照高俊的计划,标准会一步步提高,也许在10年或者15年后,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经过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才可以胜任。

同样,对于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乡间的小地主把自家的院子腾出来,就足以成立一间学塾,让本乡的孩子们有学可上,能识字算数,但也许10年或者15年之后,至少要有完整的校舍和操场。

凡是学塾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吏员,而在学馆毕业的则可以参与地方性吏员选拔,只有读完学厅,并且成绩在前一半的人可以参与全国科举。

高俊并没有实行学田制度,恰恰相反,公立学校的土地和建筑都属于公有财产,而私立学校也限制其附属田地和作坊的规模,但依旧对他们蠲免税收,以示鼓励教育。

颜青敲门进来,给大家的杯子续上热茶,赵汝凡率先发问:“宣帅,这样办学校未免太花钱了,咱们根据地虽然现在初成规模,但底子还很薄,三年之内要建设这么多学校,恐怕有些难。”

“从周,不要小家子气。你想想,六年前我们转战运河那时候,寿张县接济了多少灾民,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吧?那个时候咱们天天提心吊胆,到底还不是挺过来了,现在有六十万石米压仓,你们怎么还畏手畏脚的?”

“宣帅,这眼下的形势并不一样了,咱们让他们读了书,但是却无法有效改善生活的话,大家是要不满意的。前朝太宗皇帝曾说,书中自有千钟粟,要是咱们提供不了粟,反而会让民众对教育产生怀疑。要是毕业生的待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逐渐下降,那么文教工作就很难展开,反过来,待遇要是一直提高的话,这样的上升是没有尽头的。”

赵汝凡把问题考虑的很全面,高俊对此表示肯定,何志也跟着说话了:“但是,从周,你也要想一想,我说过咱们不会屈于山东一地的,眼下两三年之内多培养一些人,是为了日后接收河北更顺利,你要是连这两三年都摆平不了,那咱们还是各回各家。至于毕业生待遇的问题,以后会逐步解决的,也许再过二三十年,全社会的普遍生活水准都能大为提高。”

赵汝凡对这个预言很是怀疑,这也是其他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其实高俊和何志也心里也没多大把握,如果全社会的教育水平都上升一大截,这样短时间的积极推进教育是否会真的带来一阵思潮,那不是能轻易判断的。

其他人都离开之后,何志也苦笑着对高俊说:“这么来看,咱们可是已经把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大家受了教育,我看说不准有一天就把咱们俩吊死在路灯上了。”

“不破不立嘛,咱们是过来打倒别人的,也得做好有一天被打倒的准备,不过我并不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那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就在一阵混乱中垮塌了,至少咱们,咱们的子女,一直到咱们的孙辈,社会应该稳步向前生产力发展,出现一阵思潮,取得优异的国内外环境,然后再考虑政治上的进步问题。”高俊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来由的感觉到一股眩晕,也许历史审判的绞索已经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决定这绞索的分量。

“这话说的对,咱们也只能继续往前走了。”何志也略微叹了口气:“我也曾听过一个说法: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学校(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