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姜家的惯例,放在爷儿们房里的丫头,将来都要收了做通房的,运气好的,碰上个宽厚的正房夫人,抬个姨娘也是有的。

这等好事,她才不能白白让给新来的狐媚子。

姜琬完全不知采苹在想这些,只当她怕被姜家卖出去,同情心一来,很圣母地说:“好好好,没人赶你走。”

采苹脸一红,破啼为娇笑:“我就知道,二爷最是长情的。”

姜琬:“……”

姑娘,你误会了。

他真没有那什么……的心思。

单纯出于对一个女孩子的同情心。

唉,真麻烦。

姜琬安抚好她,转身进入净房,关上门窗,tuō_guāng衣衫跳到大木桶里。

“啊……”

不好。

跳进去的时候没注意,动作快了,木桶的边缘一下子咯住他的蛋/蛋了……疼的他想要喊娘。

“二爷,你怎么了?”采苹在外面听见动静,把脸贴在门上问。

“没,没事。”姜琬尴尬地回了声。

天空飘来五个字——

扯蛋的人生。

他低头用手安抚了一下受伤部位,经历过上一世的猝死,他如今格外感激、珍惜这具身体。

男女有别的地方,除了有点令人脸红之外,姜琬倒也没觉得多么难以接受。

冷静之后,他迅速地往身上抹了把澡豆,搓干净,涮了涮,出浴。

来到卧房时,采苹已经铺好了被褥,晾着茶在那里等他。

“去睡吧。”姜琬看着她,心思有点复杂:“我这里没什么事儿了。”

“是,二爷。”采苹还带着哭音,模样楚楚可怜:“二爷早点歇息吧。”

“嗯,去吧。”

她走后,姜琬躺在床上,想了很多。

看样子,采苹就是姜家放在原主房里的,将来要给他做妾的人选之一。

他能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但理解归理解,要他完全全盘接受,却是不能的。

那么采苹,他就不得不为她想想出路了。

不然,耽误她一生,他可过不了良心那关。

……

天马行空地想着,不知什么时候,姜琬就睡着了。

翌日早晨,他照常去学堂上课。

从今天开始,州学里的课程上,《诗经》告一段落,开讲《论语》,初步接触八股文的做法。

州学里的许多学生,包括原主在内,都是入学前五、六岁上开蒙,在家中或读过私塾,或请先生教过,摇头晃脑背上几段经书是没问题的,但至于怎么制艺,就是怎么作八股文,就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二了。

绝大部分学生在初入州学的头一年内,都要从零开始学八股文。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八股文是相当枯燥的,然而就科举考试来说,它又是很关键的。

晚清的人怎么说来着:八股文章如果做的好,随你作其他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条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要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旁门左道的。1

明清科举对八股文的执念已经走火入魔,这说法虽然有点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做好八股文的首要因素,就是背透、吃透四书五经,随便考官挑出哪一句来,你能模仿古人的语气,旁征博引,自成说法才行。

而四书五经的文字和它所延伸的道理、情怀,则又是诗赋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学诗赋的时候不读四书五经,仅照着前人留下的诗赋去学,能学到朗朗上口的韵脚和华丽丽的辞藻不假,但也仅仅能学到这些,做不出大气磅礴的、灵魂性质的东西来。

但许多世家子弟对八股文望而生畏,根本不愿意学习这个。

所以当宗东方吐沫横飞地讲了大半天,命学生们就“修身而后家齐”作为题目,试试如何“破题”时,全班学生都蔫了,一个个趴在桌子上,比赛谁的头埋的深。

科举考试时,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要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就叫“破题”,这是科举文的一种固定格式。

姜琬也不会这个。

八股文这东西,看来,要重


状态提示:7.制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