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重生之工业大亨>第二十章:认真
,已经摸着点脉络了。谢谢老板。”

沈丹青挥了挥手,笑着说:“谢我干什么,如果你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来问我。对了,这里面还有几个重点,就是高精度伺服电机,控制芯片和激光照射和接收定位系统要去采购回来。你们在试制的时候,要确保精密再精密。好啦,你去忙吧,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彭斌从沈丹青的办公室里告辞出来,就回到了专门给智能组合机床项目部设立的办公室。召集了项目部全体人员,给他们上课,把他所了解的部分都祥细地做了解说。遇到还没弄明白的,就又去问沈丹青,搞明白了就又回来教给众人

,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三天时间才让项目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弄明白了原理。

彭斌就把任务分发给各组。首先是采购组,他对采购组的组长说:“林友良,我把要采购的物品,详细的列了清单,不过老板说了,一定要买所能买到的最好的。你们一定要快,没计组还等这些部件的祥细数据,来进行下步的设计。”其次是设计组,他又对设计组的组长王双林说:“双林,你们设计组要先把机床的床身设计出来,加工组等你们的图纸做模。”说完又用激烈的身体手势加强语气说:“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因为其它两个项目部的难度要小得多,他们只要做个样子货,没有难度,只要能凑合着拍完宣传片就行了。所以我们是最费时间的,我们争取了时间,等于整个项目缩短了时间。”他用单手高举,紧握着拳头用力的挥动用以加强语气做为结束语:“让我们加油,同事们”全项目组的人都被他提起了劲头,跟着他共喊:“加油、加油”

零部件采购很难,全是外国对中国限制进口产品。不过长胜精工有香港人帮忙

。这个时候许多的香港人都是从做走私发家致富的。香港的几个红色家族正是其中的翘楚。国内通过他们买到了许多国外对中国限制的产品和技术,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就迅速的赶上了国外用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的路。所以说一部分香港人是立了功的。

有了香港人帮忙,就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们公司不可能是国外监控的重点。所以采购也要容易许多。只是得花时间。

其他两个项目组,也要等这次采购的物品。不过他们可以先设计,因为他们没有精度要求。他们主要的难度是怎样把它设计得漂亮,使它具有科技感。外观设计,长胜精工目前走在了国内的前列。最后设计图,都要经过沈丹青审核

。不会有什么差错,只不过要多改几次

。时间就在沈丹青焦急的等待中过去了。经过采购组近半个月的努力,终于采购到回来了。各个项目组迅速的瓜分了这些进口零部件,去进行各自的设计

在随后的时间里,沈丹青像蜜蜂cǎi_huā一样穿梭在三个项目部之间。不时的指点,以免使他们走弯路。他们毕竟是设计一个全新的产品,没有借鉴。沈丹青虽然也没有见过实物,却在腾讯视频见过。起码要比他们强上许多。

在九二年研发精密数控组合机床,并非是痴人说梦。长胜精工的质量管理理念是沈丹青从前世带过来的,目前长胜精工初步完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是世界之最。沈丹青是个完美控,他不容许有丁点瑕疵。

现在长胜精工的短板就是软件,90年代初期,国内才刚刚接触电脑。软件方面的人才缺乏可想而知。他的办法就是用钱砸,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目的达成,损失点钱财是值得的。数控机床也一样,哪怕整个机床90%都是国外部件,起码他有了。所以他才发了狠搞数控组合机床。

凡事就怕认真,长胜精工在沈丹青的笃促下像一匹脱了僵的烈马,一发不可收势。历时尽两个月,终于做出了一台合用的数控机床。可以自豪的说,它足以载入中国工业发展的史册。如果没有沈丹青,或许还要20年。

仅一台肯定不行,那就复制吧!用第一台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复制第二台,难度迅速的下降。第三台四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认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