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无法阻挡>第一章: 独闯林川
生中第一次走出了西元省。独自一个人远行,他不仅不恐惧反而很兴奋,“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是他敢于实践的信条。走出火车站,迎接他的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和一辆新款白色迈锐宝。中年男人身材匀称,脸庞轮廓清晰,面带微笑,用家乡话不温不火地问了一句:“你就是乐正洋咩?”此时的乐正洋还没从疲惫中舒缓过来,舌头跟不上大脑,下意识地点点头。

“我是你爸的朋友”中年男人自我介绍,“我叫徐鹏。”

“我爸给我说咯,徐叔叔”乐正洋打破内心的拘谨,回应道,“来之前,还专门看望过您爸爸,他喊我好好跟您学习,早点出人头地!”

对这个孩子的单纯,徐鹏很意外,收敛了上下打量的眼光,关切地说:“你在火车上肯定没吃啥子东西,我带你去吃点北江的特色。”

白色的小轿车给了乐正洋莫大的刺激,并不是他没见过车,这只是通用的中档轿车,但在阳光渲染下,纯白的车漆光鲜夺目,完美地诠释了工业文明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此前,他对车从未有过什么特别的兴趣,在他看来,车只是代步工具,到一定阶段才是身份的象征。而此时,特别渴望拥有一辆车,尝尝竞速的滋味,从小自诩“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他,深信这一天不会遥远。

徐鹏一路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沿途的街景,乐正洋坐在副驾驶默默地听着、看着。对北江省和林川市的认知仅仅来源于地理课和影视剧,他非常好奇不同地域的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种好奇出于旅行者的一时兴奋。他来这里是为了工作,为了将来的生活,兴奋劲很快随着窗外的风远去。

迈锐宝停在一家米线店门口,店面装修古朴优雅,更像是书店或是讲堂,如果不是摆放在窗口的食材,还真看不出是一个吃饭的地方。一家米线店为什么要装出文艺范,他忍不住问:“叔叔,北江人都来这里吃米线咩?”

徐鹏笑着说:“这就是木香园,招牌是过桥米线,几乎每个来林川的人都会甩一碗。”

“甩一碗?”乐正洋,眼睛一睁,对这个“甩”字十分的差异,推测地问,“是吃一碗的意思?”

徐鹏大笑着说:“是,是,在北江省生活久了,都讲成习惯了。北江人说‘甩’就是吃‘克’就是‘去’。”

不同的语言展现出不同地域的生活状态,这两个字形象地凸显北江人晒脱的生活姿态。

店内靠边的墙上,详细介绍了过桥米线的来历和制作工艺。过桥米线源于北江某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县城中有一南湖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送饭。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由付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借助这个传说,米线成为了北江文人墨客、书香门第的主食,难怪店面装修一派文艺范儿。乐正洋,又看了一下价格,从8块、18块到88块188块不等,同是米线差距十分明显。

徐鹏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不同的价格,佐料、配菜不一样,8块的配菜就一两片青叶子,188块的什么配菜都有。”

徐鹏坚持点了两份88块的过桥米线。收银员打出小票,徐鹏拿着小票走到出餐口,将小票递给里面的厨师。厨师扫了一眼,手边的两个号牌,说:“找个位置坐,把号牌放在桌上,米线好了自然有人抬过来。”乐正洋,又听得一个“抬”字,原来北江省人一般不说“端”和“递”,都用“抬”字,给人


状态提示:第一章: 独闯林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