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忠国不忠君>第三十八章 救灾论
之中,每个人拿着自己的碗筷一边排着队,一边讨论着今天干了多少活计,互相之间调笑鼓励一番,倒也显得热闹,老者也领到了一大碗热粥,掌勺的妇人见他是个老头,还特意把勺子沉到锅底给他多捞了些大米。

老者捧着自己的米粥却没有多少心情吃饭,他的脑袋里都是一路上的见闻,那几种从来没见过的工具,青砖水泥造成的房子,还有辛苦劳作却乐在其中的村民,无一不将他拉到深思之中。

“老人家,您怎么不吃呀,是不是不舍得呀,您放心吧,晚上咱们还有一顿,大伙吃的都是一样的。”一道声音在老者身前响起,老者抬头望去,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拄着拐杖看着他。这人正是布楚,经过几日的修养他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今天又来了这么多人,里面还有些身体虚弱染了病的都被安排到李建谷那里医治了,布楚就打发了芹菜去李善文那里帮忙自己在营地里溜达,刚巧看到这老者眉头紧锁端着饭碗的样子,所以才会这么问。

“噢,不是不是,人年纪大了胃口不好,吃不下了。”老者笑着回道,然后随手把自己碗里的热粥倒给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碗里,慈爱的看着她,那小姑娘已经盯着他的碗很久了。

布楚看着老者的动作,心底不免对他的好感大增,杵着拐杖在老者身边坐下,开口问道“老爷爷,您是哪里人士,怎么称呼您呢“

“老朽乃是常州逃难过来的,姓李,单名一个纲字”

“那我就叫您李爷爷吧,李爷爷刚才我见您眉头紧锁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您说说看,我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午后的阳光照的人懒洋洋的不想动弹,布楚和那名叫李纲的老人开始攀谈起来,那老者沉吟了一下才开口回答:“老朽确有一事不明,老朽今日初到贵村,观贵村风土人情着实有些震惊,只是不知如此热闹的村落为何之前从未听人提起过?”

“李爷爷有所不知,我们村子也是今年下半年才建成的,这里本来也是一片荒谷,我等难民逃荒至此无处可去,才在此扎根建村,故您从来没听说过也属正常。”

“喔?那又为何偷偷的接收流民入村,不通报官府?”

“唉,我们也想通报官府,可朝廷早有明文规定,贼来需打,这流民山民在朝廷的眼中也是“贼人”,除了官府之外谁敢接收,我等本就是难民,见到县城外有如此之多饥寒交迫之人,心生恻隐才派人偷偷的接收,哪还敢告知官府。”

“这个,确有此事,但你们既然村落已成,就算通报官府落册,也不会有官差为难才是”

“老人家说的是,这些小子也曾想过,只是一但在官府落册,村子明年恐怕就要被苛捐杂税逼得再次逃难,好不容易才有了这安身之所,我等只想在这里修生养息,等到外面世道太平了再行出村,到时自会通禀官府。”

老人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像是在消化布楚话里的信息,片刻后双眼露出精芒突然发问:“老朽问你,可是对朝廷不满?”

他这话要是放在官场可大可小,每朝每代死于对君上有怨气的大臣将领绝对不少,此时突然发问,布楚也是楞了一下,然后很干脆的回答道:“嗯,是有些不满。”

那老者见少年回答的如此自然,不做丝毫掩饰,也勾起了他的兴趣:“噢?那是有何不满?”

“自然是对朝廷不救灾不会救灾不满,外敌入侵,朝廷难支我们不怨,可人总是要活的,我等从北边逃荒至此,莫说官府救济,就是一路上碰到的官差军队见了我们哪个不是刀枪相想驱赶我等,若非如此,谁又愿意躲到这深山大泽里生活呢!难道我们就不是人了不是大宋的子民了吗?”

“唉,朝廷现在确实是有些困难,一边要抵御外敌,一边要整治民生,近年又灾荒不断,流民四起之下,朝廷想要救灾也是有心朝廷不会救灾,这又是为何?”

“救灾?老人家您是从县城那边看到了这灾是怎么救的!,我虽然没去县城看过,但也听说城里的米粮已经涨到天价了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救灾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