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汉末皇戚>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残杀为撞城
架建好,支持建造城墙的人就要将泥土放在竹筐里,让人沿着那些“脚手架”提到木墙上,往木墙里面不停填土,而等到里面盛满土后,就派人三人或四人一组,抡起沉重的夯杵,照着松散的土堆,用尽吃奶的力气一顿猛砸,而孟子的那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意思,就是指商武丁那位大臣傅说,一开始也是干的是抡大杵,砸夯土的苦活。

不过,苦活归苦活,但是砸夯土在古代建城过程中,却是十分重要。因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将泥土砸实了而已,而是要将泥土之中砸的要一点缝隙都没有,那些疏松的干土便被慢慢夯实,越来越板,越来越硬,直到铁锸使劲一铲都无法撬动,之后洒上水,涂上一层泥,这才算建造完成。

而建造完成的城墙,如果你要怀疑这城墙的质量的话,完全不用担心。因为随着建城墙的泥土被夯得坚硬如石,墙垣上的水渍被彻底风干,抛却自认因素,只有遇到无法计量的攻击才会崩塌外,不然外敌很难攻克。

当然,如果计算自然因素的话,像这类夯土城墙,它们的寿命肯定不如石墙。少则数十上百年,多则上千年,这类夯土而成的城墙,必定会经过风吹雨淋变矮,甚至直接消失,但是他们的防御力却是不错,经受得住石块连番轰砸。

所以,想要攻克这类城墙,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投石器之类的远程武器,而是掘地道突袭城中或者直接挖断城池地基,甚至可以水来慢慢浸泡城池地基,彻底用消磨时间的方法来攻破这类坚城。

前汉之所以在这塞外大漠筑城,除了这城池是接受匈奴贵族部民投降,拥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这座坚城如果有充足的士兵和后勤,完全就是汉军出塞进攻的桥头堡。

任凭草原民族有多少人,在这塞外大漠,数百上千里没有充足水源的地方,面对兵力充沛、粮草充足、军械繁多的汉军,只能望尘莫及。水几乎没可能,至于挖地道,也是妄想了,周围一片松软沙漠的地带,你挖个地道,虽然可以用木板加固地道,但是却不会真的保险,说不得还没挖多长,自己就得先赔上不少兵卒,埋进沙子里送死。

因此,这受降城当时在胡人眼里说是恶梦也不为过,毕竟他们除了硬攻城池,拿人命来填以外,别无他法,而要硬攻,面对装备充足的汉军,他们只有付出不下于城中守军数倍的伤亡,才能破城。

城内的鲜卑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敢有凭着弱势兵力守城,坚持到援军到来的勇气。

原本,伏泉在荆州就用过“断柱破城法”来破城,对于受降城自然不会太过在意,只是现在,很显然,这么搞的话,对整个汉军来说,他们是完全不能这么做的。

毕竟,一来挖掘地道现在非常不保险,二来,就算能够挖地道,但汉军却没有那么多时间挖。终究随着今夜突袭,不少鲜卑部民慌乱逃散,说不得一两日后,附近的鲜卑部落就得到消息,到时候集结各部兵力,就回来救援受降城。虽然西部鲜卑早就接到和连的兵力,抽调了不少兵马离开,但其本身终归是鲜卑大部落,即使如今已然分裂,终究还能凑得数万人。

伏泉如果不想一开始就和鲜卑大部队硬拼的话,唯有选择战决,所以掘地道或者水这类耗时间的事情,他是万万不能干的,要干只能干花费时间少的事情。

例如这用攻城槌强攻城墙,直接撞塌受降城的墙基,终归经过数百年时间,受降城如今城墙早已随时间演变,战火侵蚀,没有善加修葺而低矮不少,而且城墙也早已不如前汉建造时那么坚硬了,其城外也没有护城河环绕防御,所以只要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在攻城槌的撞击下,终究会倒塌的。

城外,也就是一会儿工夫,推着攻城槌移动的鲜卑人,已经快要到了受降城中守军弓箭的射程之内,可是城头的鲜卑人此刻却是挥了草原民族为了生存可以舍弃一切的本性。

“放箭!放箭!”置鞬落罗当先在城头大喊,让城头的鲜卑男女,射出他们手中的箭矢。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残杀为撞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