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七九三章 何许人也
,让马懋才觉得,多年以来大明朝眼看着大厦将倾的崩坏局面,已经得到了一个基本的扭转。

而这个局面的扭转,正是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即位之后,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得以实现的。

包括当初因为一封奏疏而对自己的提拔重用,以及随后对甘泉峪屯垦及猛火油开采的一系列密旨指点,都让马懋才对当今的皇帝陛下充满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也正因此,对于皇帝陛下的决定,马懋才唯有坦然接受而已。

不过,此时的刘可训,距离北上河中,与马懋才办理交接,然后正式上任河中镇监军御史,还远着呢。

虽然刘可训在平定水西之乱中担任川军邓玘所部的监军,立下了一定的功劳,但因为历史的改变,邓玘所部并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样立下赫赫之功,而作为该部监军的他,自然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赫赫有名。

在平定西南战后的lùn_gōng行赏之中,云贵总督朱燮元、南京兵部尚书武之望,一直在盛推刘可训等人。

但直到如今,刘可训仍在川东监军佥事的任上,负责着水西地区平定之后的设府设县、移民善后等事务。

这一次,朝廷恢复乐河套之地,设立河中巡抚一职的同时,也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等三司,因此一下子多出了不少高位。

于是,早已成为吏部优先叙用人选的刘可训,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升迁机会,被崇祯皇帝一道圣旨,从川东道监军佥事的位置上,提拔到了河中监军御史的职位。

刘可训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对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立下了大功,但是之后很长时间一直沉沦下僚,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这与他的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他并非进士出身。

他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

这在党争问题突出的明末,是一个重要的缺失。

不是进士,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座师,同时也就没有守望相助的同年。

这也意味着,他根本没有拉帮结派,从而依靠同党或者团体力量一路获得升迁的本钱。

对于举人出身的刘可训来说,这一次由监军佥事的位置上升任一个重要边镇的监军御史,当然是一个鱼跃龙门的突破。

崇祯皇帝看中他,固然是因为他在其监军佥事的任上表现不俗,立下了功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中了他举人出身,眼下在朝中无党的这个特点。

出于同样的理由,与刘可训同时得到提拔重用的西南平乱功臣,还有担任四川监军副使多年,在朝廷平定西南之乱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功劳的李仙品。

原本历史上,李仙品在西南平定之后,很快就升任偏沅巡抚了。

不过这一世,同样因为朱燮元亲自率军从贵阳方向一路强攻水西的原因,李仙品没有得到历史上那样大展身手的机会,不过督率川军在西南征战多年,功劳还是很多的。

这一回,当然也一并被提拔到了西北新辟的河中任职。

与刘可训担任河中监军御史不同的是,李仙品这个万历二十三年及第的老进士,直接被提升为河中承宣布政使司的首任布政使。

为了河中巡抚之下的三司遴选到合适胜任的人选,以便尽快地将河中之地真正纳入到大明朝的版图之中来,崇祯皇帝也的确是绞尽脑汁。

除了让陕西人李仙品担任河中布政使之外,崇祯皇帝还让一直在延绥巡抚麾下担任延绥参政的陈奇瑜,升任河中首任提刑按察使。

而且还让原延绥镇主管边军卫所的副总兵李昌龄,转任河中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带着以前延绥镇榆林卫等沿边卫所的破落军户们,一同北迁河中,然后划片分区、授田安置,重建东胜卫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


状态提示:第七九三章 何许人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