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种仙田>第三百零六章 鲁莽之人
少看到敌人死掉,自己等下上去,一多半的几率也是要死的,没拿到战功,平白丢了命,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但是打仗怎么可以不死人呢?能活过十场战争的老兵真的很少了。

关羽下令收兵,然后找到了张继,面对关羽,张继不想说话,毕竟刚才关羽不听他的话,直接让士兵上去攻击,没有任何的计策直接进行攻城作战,这是莽夫的行为。

守城的人当人喜欢对方过来送死,但是因为守城的人喜欢攻城的人送死当自己攻城的时候就去投其所好的送死,这才是真正的没有脑子的人啊。

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必须要趋利避害,无论在什么心情之下。

那些因为自己心情好,或者心情差,就选择送死,自杀的人,心理素质脆弱不堪,是人类之中的懦夫。

生来注定被宰杀的猪都拼命活着,还想要从牢笼之中逃走,身为高智商动物的人类,却在面对相似(远远不如)的情况的时候选择另外的选择,不得不说是一种自嘲。

关羽看到张继不愿意理他,知道自己让张继不高兴了,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自己,也会很不高兴,一个人明明可以按照自己的建议不遭受伤害,偏偏选择不相信,等到头破血流了回到当初建议的人面前,说一句“为什么你当初不拦着我呢?“

关羽知道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此刻的关羽内心的无奈又有谁知道呢?明明是做了自己感觉正确的选择,却被现实狠狠的打脸,然后要回到当初自己根本瞧不上的那个人那里认错,关羽觉得如果天在看的话,自己应该想要把天给弄死吧,所谓天意弄人,不过如此。

关羽当然是在狡辩,伪善的关羽让天来承担他的错误,死不悔改就是这样的特点,把自己的错误推到别的人或者物之上,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老天身上。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不应该愤怒呢“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就是孔子说“攻击那些不同意见的人,最终伤害的却还是自己。“

我们可以把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看成不同意见的人,用言语攻击这些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啊。

为什么呢?道理并不简单,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因为当你用言语攻击这些人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感觉呢?除了更强烈的愤怒,对方还会产生你和他是同一种人的感觉,你一旦和他说话,他就会觉得你和他平等了,本来他带有一些自卑,毕竟他的人品败坏,自己知道。他一旦感觉到这种平等感之后,你便也会沦为他攻击的对象,他将会往你的身上全力的泼脏水,辱骂,甚至是编造侮辱。

如果你不理会他呢?社会的道德感又让你觉得,这个人在这里恐怕他的思想就会影响更多的人,会让更多的人认同他。

但其实你错了,对于这样的人,你根本就不需要理会,因为对方再嚣张,最终认同对方的,也只会是那些和对方一样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需要你和这样的人争辩,真正的正直的人,绝对不会认可这样的行为,正直的人之所以沉默,是不想沾染这样的恶人。

关羽虽然伪善,但是天下间又有哪个人不是伪善的呢?也许真正的善人,从来都只是虚拟的人物,只出现在神话之中吧。

所以根本上来讲,一个真实的人,是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但是一个人做的事情却可以进行判断,比如帮助别人的事情,是好事,做这样事情的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好人,比如伤害别人的事情,是坏事,做这样事情的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坏人。

做好事的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是好人,做坏事的人在做坏事的时候是坏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好人“变坏,不是人变了,只是做的不一样的事。

你可以看到坏人做慈善,不是人善良,而是一种避税的方法。

这个世界充斥着好人坏人这样容易产生误导的判断,却没有人站出来纠正这样的错误,也许有人这么做了,但是很快又会被遗忘,一代代的人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六章 鲁莽之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