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二八二章 香海,沙漠中的湿地绿洲

演习进行到这个阶段,剩下的就是,等待着铁路运输。

由于每个团,至少得用二个至三个军列,才能将人员和装备输送完毕。

所以,全师铁运完毕,得需要六七天的时间。

447团的铁路运输,安排在倒数第三天。

于是,这段时间,部队每天不得不进行演习工作的总结,由下到上进行,先是个人,再是连队,营队,团队。

一方面进行演习工作总结,另一方面,对参加演习的武器装备进行细致的检查保养,按照“清洁完整、润滑周到,调整正确、坚固适当、没有故障”的五大标准,进行维护保养。

杨文斌先是利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干部工作总结讲评材料。

主要是根据平时的检查积累,再加上从各营政治教导员处交流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分门别类地揉在一起,串起来,也就行了。

剩下的时间开始无所事事,他决定四处逛逛。

对于草原的生活,杨文斌并不陌生。

尽管自己的家乡生活在半农半牧地区,但是,杨文斌在读民族中等师范学校的时候,在牧区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时光。

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语言实习的地方,在自治区南部的沙海中,位于草原和沙漠的接壤地带。

那里的地理条件,与现在演习的地域相差不多。

家家户户都养着成群的牛羊。

外出要骑马或者赶着着马车。

每天吃的是炒米,拌着牛奶。过八月节的时候,还能吃到牛犊子汤。

每家每户,都是盖着土坯的房子,没有院墙,用树枝做成的杖子,将自家的菜园与外界分隔开来。

特别是,每年夏天的那达慕大会上,还可以进行射箭、骑马、摔跤的比赛。

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与美好啊。

同为科尔沁草原这片土地,这里的农家生活,是不是和那里一样呢?

这天早晨,吃完了早饭,杨文斌信步走出营区,向南一直走下去,去探索神秘的远方。

初秋的草原,显得格外的宁静。

他顺着林带,一直向南,走出来大约有两三公里的距离。

他发现,这里的风光,与营区截然不同。

营区,是隐蔽在白杨树林组成的防风林带内的。

白杨树高约十数米。

林带外,种着上百亩的向日葵。

满地的向日葵,开着黄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艳丽。

特别,是成片的向日葵,黄莹莹的,晃的人眼花缭乱。

而走出来两三公里之外,草原变成了湿地。

这时,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前面,是一片碧水。

碧水中间,有着一个小岛。

岛的面积不大,但是,却栖息着一些美丽的水鸟,比如说,丹顶鹤,以及其他很多他叫不出名字的水鸟。

这里原来竟是丹顶鹤的故乡。

一只只的丹顶鹤,还有杨文斌叫不出名字鹤类,在水中嬉戏,并发出快乐的鸣叫。

真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啊!

没想到,在茫茫的沙海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美景。

阳光照射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映衬着太阳的倒影。

杨文斌,又信步走了一会儿,发现,水边立着一块儿大石,上面写着红色的两个大字“鹤岛”。

他一边继续向前行走,一边欣赏的水中,各种水鸟栖息生活嬉戏的场景。

向前,大约又走了五百米,转过一座山包,前面,赫然出现了一座寺庙。

庙门上写的三个大字,“香海寺”。

大门,两面,写着佛教的经语“南无阿弥陀佛”。

杨文斌,信步走进了寺庙。

庙里立了一个石碑,讲述着香海寺的历史。

上面写的是,香海寺,原来是清朝顺治的儿子带兵,在这里守卫着的蒙古贵族的地盘。

乾隆皇帝曾在这是亲笔题下“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的碑文。

历经三百多年的香火,仍很繁盛。

到了清朝中后期。香海寺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状态提示:第二八二章 香海,沙漠中的湿地绿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