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十七章挑战士大夫阶层

明朝由于在开国初期,商业被元朝掠夺性的破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

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不仅大部分商业免税,就算是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甚至这些免税的行业,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才重新开始征收商税。

明朝的总体税收:农税大概占75,盐税大概占10,剩下的皇庄收入,加上乱七八糟的朝贡大概占5,商税却只占10左右。

明朝的商税其实很不合理,朱元璋因为不懂商业,把商税定在30分之1。

明朝商人地位超低,士农工商,商为最末一等。

但地位最低的商人,却又是最有钱的。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很明白了,不就是官商勾结嘛.........

明朝官商勾结之厉害,不仅是空前,还有可能绝后。

只要皇帝想要收商税,那全天下舆论(士大夫阶层全权掌控)都会跳出来反对。

什么与民争利,什么横征暴敛,都给你来上。

明朝后期,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不就因为税赋太重?

然而这些被士大夫掌控的行业,可曾吐出一星半点?

哪怕是国库空虚,朝廷大军节节败退,寻求这些商人进行募捐,却也只能弄到他们一两个月的纯利润。

要知道,那些最底层的农民,每一次征税,差不多都得拿掉他们好几年的积蓄了。

如今李鸿飞掌管苏州兵权,并重提税务,等于是直接与天下所有读书人作对了.........

好在朱由检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之前在京师,已经见过那些文人的嘴脸,南逃这两个月,又遭到李鸿飞洗脑似的说教,打算破釜沉舟的朱由检,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至少与民争利的骂名,不会比亡国之君的称号更加刺耳...........

“李大人,话可不能乱说,在座的都是遵纪守法之人,何时偷漏过朝廷的税务了!”卢斌最先炸毛。

偷税漏税这种事,他们还真没少干,不过赚取的钱财,大多都与当地官员五五分账了,而且这种事都是心照不宣的,可眼前这新上任的知府想干嘛?

挑战整个苏州官场?

挑战所以苏州商户?

挑战全天下的士大夫阶层?

“李大人初入苏州,可能对我们这边还不太熟悉,这几年生意都不好做,大多都是赔本赚吆喝,也就今年南下之人比较多,生意才有些许起色,不信您问周老板,他最了解我们这里的经营情况了。”妓院老鸨将战火烧到了周福仁身上。

反正大家身上都不干净,周福仁又是苏州首富,偷税漏税方面,定然比其他人更重。

周福仁眼见战火烧到了自己身上,虽然没有当场发作,但表情也变得冷漠起来,不在帮着李鸿飞说话,而是在一旁冷眼旁观。

至于其他老板,同样也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起哄。

眼见场面有些失控,不等郭胜出面镇压,只见李鸿飞再次从吴浩那里,拿来一个账本,不疾不徐地念道:“崇祯十二年,苏州丽春院一年营业收入,纹银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两,官府上报税收五百两。”

“崇祯十三年,苏州丽春院一年营业收入,纹银五万九千四百五十两,官府上报税收六百两。”

“崇祯十四年.........”

“........”

“聚味斋,崇祯十四年营业收入,纹银八千四百两,官府上报税收八十四两。”

“聚味斋,崇祯十五年营业收入,纹银六千八百五十两,未缴税!”

”聚味斋,崇祯十六年..........“

“.........”

“剩下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一一念下去吗?”李鸿飞仅仅读了两家,便将账本合上,丢在了旁边那一大堆账本上。

因为他已经没必要读下去了,刚刚还吵闹的众人,早已鸦雀无声。

这一点点税收,别说三十分之一,就连百分之一,都还有人没有上缴。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挑战士大夫阶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