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174章兵变

没有高宏图等人的捣乱,李鸿飞的土地整改措施,终于赶在迁都之前彻底完成。

崇祯二十二年(1649年11月),朱由检颁布昭令,正式迁都北京。

然而就在朱由检携高宏图、史可法、李鸿飞等朝廷命官,乘坐阎应元的长江水师战船,走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改变大明王朝历史走向的事件.............

因为李鸿飞在最后时刻,还是忍不住发动了“兵变”。

原来,在大家都忙着迁都事宜之际,李鸿飞借用实施土改的名义,让李定国将大部分北伐军,从京城等地调离,当然这些都不是李鸿飞的嫡系部队。

李鸿飞的嫡系第一集团军,以及戚志丰的第二集团军,则趁机接管北京天津两地的防务,并在王国兴的五万禁卫军前来换防之际,忽然发动兵变,一举扣押了整个禁卫军。

北伐军大部被打散下放到各省,禁卫军被悉数扣押,整个京畿重地,落入了李鸿飞的掌控之中。

之后李定国以王国兴的名义,向南京报告了“顺利接防”的事宜。

朱由检急于迁都,也没过多犹豫,便带领一众大臣,乘坐长江水师战船前往北京。

结果战船刚刚驶离南京,所有朝廷官员,包括朱由检在内,都被限制了自由,直到此时,朱由检才明白,有人发动了兵变。

“李梦回!你什么意思?我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吗?你就这么急着上位?”朱由检恼怒道。

没错,他与李鸿飞有过协议,只要李鸿飞能够压制住东林党,他就慢慢将权力移交给对方。

最近这段时间,朱由检也在逐步放权,似乎真准备做个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了。

可是如今李鸿飞忽然变卦,这让朱由检心里很气愤。

“圣上,您这样说就没意思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口头协议真的有效?或者说,您真打算迁都北京之后,便主动履行协议?”李鸿飞反问道。

朱由检有朱由检的情报来源,李鸿飞自然也有李鸿飞的小道消息。

自从上次与朱由检密会之后,李鸿飞就发现朱由检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而且他本就是穿越者,熟知朱由检的反复无常,所以凡事总得留个心眼。

之后,李鸿飞便利用南巡之际,开始动用一切手段,想要摸清楚朱由检的真实意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鸿飞手下两名特种兵,在南京皇宫潜伏了一个多月,总算是摸清楚了朱由检的全盘计划。

其实早在北伐刚刚开始之际,朱由检就已经计划除掉李鸿飞了,不过他掩饰得很好,就连心腹王承恩也不知道。

甚至为了不让李鸿飞察觉,朱由检向王承恩透露的消息是:之所以打压李鸿飞,就是为了考验对方。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王承恩不向李鸿飞泄密。

魏忠贤给他的教训太深刻了,以至于他担心王承恩会向李鸿飞透露消息,可见朱由检的疑心之重,就连身边的心腹,都不会轻易交底。

原本李鸿飞那次入宫面圣,朱由检已经安排好了枪手,只要李鸿飞敢先动手,绝对让其死无葬身之地(在皇宫里杀朝廷重臣,就算是朱由检,也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好在李鸿飞没有做出“不明智”的举动,反而误打误撞,开出了一个让朱由检十分心动的条件。

朱家王朝长盛不衰,这或许是朱由检最希望完成的一件事了。

李鸿飞还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自然杀不得,而且朱由检也曾有那么一瞬间,还真想全盘答应李鸿飞的计划,于是两人便达成了所谓的“口头协议”。

只可惜朱由检操蛋就操蛋在他的反复无常,将李鸿飞的计划思索几天之后,朱由检忽然觉得,貌似自己来实施,同样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一定要让李鸿飞来实施呢?

不过既然是李鸿飞想出来的,由他完成前面的步骤,由他去得罪士大夫阶层,由他去背这个黑锅,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朱由检便在这杀与不杀之中摇摆起来...........

当李鸿飞得知朱由检的真实意图后,也是


状态提示:第174章兵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