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一三一章朱媺娖

李鸿飞虽然早就卸任了苏州知府,但他那套工业致富的思路,一直被吴浩沿用着。

随着海外贸易的越发繁荣,苏州官府再次加大了投资力度,正式调拨专项资金,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帮助其扩大产能。

如今大明的商品,在全世界都是最顶尖的,只有产能不够的情况,根本不怕扩大生产后,造成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眼瞅着一些小商贩都开始赚大钱,之前还在抗议改革的士大夫阶层,终于坐不住了..........

士大夫阶层,拥有几百年的资产累计,这要是放在欧洲,那便是拥有极强势力的财阀巨鳄。

经过一两年的“斗争”,士大夫们也发现,朱由检这次是铁了心,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了。

好在改革削掉的,只是读书人的特权,而且随着各地义务教育的普及,连五岁孩童都能读书认字了,不难想象,今后读书人越来越多,而那些特权,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特殊了。

一旦士大夫们,在读书人特权方面妥协,那似乎也就没什么好抗议的了,眼看一个个穷鬼,都通过开办工厂赚了大钱,再不下手,怕就真的没机会了。

于是,朱由检实施的全面改革,在经历了最初的经济低迷阶段后,随着士大夫阶层,将大量现金投入各地工商业领域,南明的经济,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官府经营重工业,财阀入主轻工业,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轻工业的遍地开花,使得原本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导致部分工业劳动者失业的情况,直接消弭于无形。

士大夫阶层的急不可耐,反而真正成全了朱由检的这次全面改革。

随着蒸汽机的普及与多样化衍生,苏州地区,已经率先展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崇祯二十年(1647年)八月初三,宜祈福、开市、立券、挂匾。

同样在这一日,苏州宝山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宝山镇紧邻上海县,又是长江水道出海口,早年间,由于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苏州商人为了私开矿业,曾集资修建了一座码头。

后来李鸿飞将这里作为军事基地兼重工业园区,为了方便军队以及物资调动,码头被逐步扩大,加上又接管了长江水师,李鸿飞更是让接替他职务的吴浩,在宝山建起了造船厂,准备在这里建造大明的新式海军。

造船厂一年前就以建成,技师、工匠也全部就位,但因为李鸿飞的阻拦,宝山造船厂一直没有开工造船,船厂的工人也仅仅只是,负责维修郑芝龙留在崇明岛的长江水师舰队,达到熟练技巧的目的。

之前一直没有开工,并不是造船厂没有技术,又或者官府缺钱,而是李鸿飞一直在等。

他在等蒸汽机的研究进展,直到五月份,李泽水研究出新型蒸汽机,李鸿飞这才下令,开始建造第一艘蒸汽轮船。

第一艘蒸汽轮船,事实上属于训练用舰,主要是为了检验蒸汽机的效果,实用性甚至不如风帆船,而且因为其不确定性,李鸿飞根本不敢直接上马大型战船。

最终通过多方讨论,定下了以海沧船为样板,建造而成的新式蒸汽动力战船。

海沧船:明朝水师中型战船,吃水七八尺深,配备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

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为佛郎机甲,操纵千斤弗朗机,二三甲为火器甲,操纵船上其余火器,第四甲为弓弩甲,操纵药弩等远程冷兵器。

有了样板战船,工匠们建造起来也十分迅速,设计师唯一需要改进的,就是如何将蒸汽机安放到船上。

好在苏州重工因为李鸿飞的原因,名气分外响亮,不少能工巧匠纷纷慕名投奔,新型战船从开工建造,到完工下水,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崇祯二十年八月初三这一天,就是大明第一艘蒸汽战船下水的日子。

如此重要的时刻,自然少不了李鸿飞这位大佬,而作为李鸿飞的正妻,长平


状态提示:第一三一章朱媺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