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一二四章吸纳人才

霍普纳夫取得如此有成就的突破,本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惜当时的玻璃制造工匠,虽然重获自由,但地位却十分低下,甚至比同时代的明朝工匠,还要下贱。

从小叛逆的霍普纳夫,并没有将制造玻璃,当成一门终身职业,反而更加幻想能够一夜暴富,从此出人头地。

当听闻塔维密尔,在遥远的东方,带回了一枚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并因此获得了官职,以及大量财富,霍普纳夫的心思活络起来...........

他偷走了父亲的积蓄,坐上驶往远东的探险船队,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霍普纳夫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也没在印度西南部,找到所谓的“海洋之心”。

恰巧这时又有同伴篡撵,说更远的东方,遍地都是黄金,那里就是探险者的天堂。

于是霍普纳夫脑袋一热,随着一艘荷兰人的商船,来到了华夏台湾。

凭借聪明的才智,霍普纳夫很快学会了汉语,同时也知道,这个台湾,不过是华夏一座岛屿而已,真正遍地黄金的天堂,还没有到呢。

为了一夜暴富的梦想,为了心目中的天堂,霍普纳夫再次踏上了探险之路,随着商船渡海,来到了上海县。

霍普纳夫抵达上海之时,恰巧是1645年,正是李鸿飞当苏州王的时候,这时的上海,简直是空前繁荣,各国商船在此排起了长队,只为等候苏州的货物上船。

一番打听之下,霍普纳夫得知,只要能弄到一船货物回欧洲,那基本上几辈子都不用愁了。

霍普纳夫很兴奋,认为自己找到了发财的机会,只要肯努力,很快就能荣归故里,用大把的金币,砸向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人。

然而天上是不可能掉馅饼的,这一船船货物,可不是人家白给的,那同样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来换。

霍普纳夫为了来华夏,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靠当水手或者码头苦力,怕是一辈子也赚不到一船货物的本钱。

至于开设玻璃厂,霍普纳夫不是没有想过,可他没有本钱,厂房、设备、人工这些,他都没法支付,而且外国人在华夏开办工厂,没有地头蛇照应,那基本想都别想,本地混混三天两头的敲诈,很快就能将你搞破产。

霍普纳夫不甘心,他好不容易来到这遍地黄金的天堂,怎么能空手而回呢?

很快,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最初鼓舞他背井离乡的根本原因:海洋之心。

反正华夏距离法兰西几万里,谁也不知道“海洋之心”究竟是什么,只要自己做得够像,骗骗当地人,还是没问题的。

等攒足了本钱,再弄一船华夏的特产回国,那时候就真的发达了。

如何给玻璃染色,霍普纳夫很早以前,就弄明白了其中原理,那就是在炼制玻璃的同时,往里掺杂金属氧化物。

不同的金属氧化物,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果在玻璃配料中,加入这些氧化物,就能给玻璃上色了。

例如加入氧化铬(cr2o3),玻璃现绿色,加入二氧化锰(mno2),玻璃呈紫色...........

开办玻璃工厂,霍普纳夫做不到,但搞个人小作坊,制造一些小型玻璃,并不算多大的难事。

经过多次试验,霍普纳夫在加人氧化钴(co2o3)后,终于获得了蓝色的玻璃。

有了山寨版的“海洋之心”霍普纳夫第一时间,就找到大明的那些珠宝首饰商铺,想要尽快出手,结果这些商人一个个都是人精,很快就认出这并不是什么宝石,只是比较值钱的玻璃而已。

原本霍普纳夫直接贩卖玻璃工艺品,虽然不是很赚钱,但也差不到哪里去,一件首饰赚个二三十两白银那是妥妥的,积少成多之下,也能慢慢发达。

可他错就错在,拿玻璃当宝石卖,想一夜暴富没什么,但华夏商人一个个都不是吃素的,官商勾结那套玩得贼溜,霍普纳夫一开始就被抓住把柄,如何斗得过他们。

最后银子没骗成,连玻璃都被当成“赃物”给没收了。


状态提示:第一二四章吸纳人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