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昭华>第八十二章 筹粮

“什么事情?”王妃有些讶异道。

“粮食,”张昭华道:“之前您只问三位王叔借药,并没有借粮食,我知道是因为粮食运输是重中之重,而且即算是诸王直接管辖的地区,粮食都不经由自己,一概由粮长收了押送进京,问他们借粮食是借不到的。”

在这个时候农民卖米叫粜米,是粮农;商家囤积出售或销往他省,这叫粮商;而国家收购统管粮仓的人则是粮官。明朝一个独特的粮食征收和解运方式就是粮长制度,粮长的权力大到藩王都没法过问的地步,当然这样的制度危害也很大,不过暂时看到的是益处,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官吏的渔侵,最起码比宋朝的官粮征收制度要稍微好一点,宋朝的粮商向官府贩运粮草中的投机活动是很不择手段丧心病狂的,每遇水旱灾荒,其投机活动便达到高潮,其卑鄙无耻的投机行为也暴露无遗。

不过粮长制却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是要全国各地的粮长将辖区的粮食全部押送进京,核对账目亩产什么的之后,再由粮长押运如数的粮食回去,所以一来一回之间简直就是在做无用功,而且粮长的任命不是由官府指派,而是当地最大的大户担任,粮食的征送都不是官收官解,所以其实弊病也很多,只是如今还看不太出来。所以如今夏税刚刚统一完毕,就待运河输送入京了,明明就是可以解救一方百姓的粮食,却不能以北平官府或者燕王宗亲的名义动分毫,就算是你去问粮长借粮,也不会有人敢给的。

这样就还是不得不依仗粮商了,此时的粮商远远比不上宋朝的粮商那样势力庞大而且盘根错节,而且因为官府拿了粮食的大头,所以粮商运营的粮食其实根本无法和国家相比,但是危急时刻还是有大用的,比如说张昭华曾经多次听老爹张麒说过,在他们一家刚刚从山西来到河南永城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次灾荒,官府就是向粮商买的粮食。

张昭华知道她二哥张升在行商这方面很有天分,也很有野心,来北平没多久就盘算着要跟随本地的商队贩盐贩粮,只不过张昭华怕他打着王府的旗号做压榨的买卖,只许他在北平城里开了几家商铺,据说铺子经营地还真不错,这也是听王氏和郑氏嘴里说的,具体情况她还没亲眼见,不过想来也是不差的。

这次直沽发大水的消息一传来,张昭华就考虑到粮食的问题,她此时方才有些后悔了,当时想的是根基未稳,但是现在看来走几次粮队才是正确的。要么就说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呢,她这边正念叨张升呢,张升那里也找上她来,一开口就说的是运粮的事情。

“您知道,我二哥在北平经营了几家铺子,”张昭华如实说来:“他其实之前跟随商队走了有十年的商,茶、米、布、矾、香药诸物,除了盐还没有涉足过,其他都长途贩运过。如今商铺里招收的,也都是有贩粮经验的伙计,熟知路线,拉出去就能走商。直沽大水后,我就想着官仓的粮食审计精详,总要留着三分压仓,不会尽出,北平夏税的粮食还没运到运河,而没有今年的夏税,官仓其实半空,就有粮食可能不足的想法。”

张昭华对自己这个推断也没有底,不过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张昭华就对张升说,让他去贩粮试一试,现如今夏税之后,多得是要卖粮的农民,筹措粮食倒是不难,而且北平离山东、山西都不远,这两处地方和河南一样,都是产粮食的地方,张昭华有心让他去筹粮,而且有两条路可走。

一个是如果直沽并不缺粮,就当遂了张升的心愿了,他要贩粮贩盐,张昭华也不阻拦了。二是如果直沽缺粮,张升的作用就大了,因为势必会找上粮商,王府其实并没有和粮商盐商有什么联系,甚至当年还有人走投到王府的门上,却被燕王咔嚓了的事情,还有一个事情也很出名,就是永安的嫁妆那件事,人家明明置办地十全十美,却愣是被王府葛长史挑出一堆的毛病来,这事儿也在燕地传得沸沸扬扬地,弄得商人对王府是畏而远之,说到底都不愿和王府做生意,一来是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筹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