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雄鹰>第二十八章 道心何在

闲云万里动风色,碧波九道惊巅峦。

放眼望去,一片无穷无尽的山峦连绵起伏,万里不绝的苍翠树木随风摇曳,好似一道又一道的波涛来回推涌。

而在这渺无人烟的深山之中,竟有那么一桩孤寂的小竹屋。在那竹屋的木床上,正躺着一少年。

“我竟然没死!”少年艰难地睁开双眼,环顾四周,却直感觉头疼欲裂。

不过这也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活着,只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还活着罢了。

这少年正是那纵身跳入山崖之中的曹操!

“你醒了!你从那悬崖之上跌落,一路尽是树木接挡,倒也捡下一条命来。只是你颅中尚有淤血并未散去,至今已经昏迷了七日之久。”这时,从门外走进一布衣青年,约摸不过而立之年,端着一碗药汤。

“把这碗药喝了吧!”

曹操顿时明了,定是这人救了自己,便要起身拜谢,“谢恩人救曹操一命!曹操感激不尽!敢问恩人尊姓大名?”

布衣青年一把拦住曹操,说道:“哎!你有伤在身,就莫行礼了!鄙人华佗,你也可以叫我元化,说起来我们可是同乡呢!”

曹操心中大惊!他竟是华佗!怎么如此年轻!不过想想也释然,自己才是个十六岁的少年。

“华先生莫非也是沛国谯县人士?那先生又是如何识得小子我的?”

华佗畅然大笑,“你曹阿瞒的大名天下皆知,我也不过是寥寥众生之一,又如何不知呢!”

曹操听罢心中泛起了苦涩,想起自己的遭遇,可谓是一波三折。面上却还是恭敬地说道:“先生谬赞了!先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才是闻名天下!”

华佗“哈哈”大笑几声,“虚名而已!”而后搀扶起曹操,说道:“你且随我出来一观!”

曹操不明白华佗此举为何?只得疑惑着在华佗搀扶下出了竹屋。

华佗环指四周,询问道:“你且告诉我,你可看到了什么?”

顺着华佗的意思,曹操左右观望,只见到这竹屋正处于茫茫大山之中,不见一处人烟。

曹操疑惑不解,弱弱的说道:“华先生,小子只是见到了茫茫大山。”

“正是!若非我正在这大山之中制药,又岂能救你于生死之间!”华佗肯定了曹操的回答,又继续问道:“那你可知,我为何在这大山之中制药?”

曹操听得一头雾水,浑然不解其意,只得摇了摇头,窘道:“小子愚钝,请先生赐教!”

华佗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良久,他调整了一下心境,叹道:“当年,我未及弱冠便学成出师,行医四方。因医得一些小病,被世人所称道,可谓是春风得意。直到三年前,我遇到一重病之人,穷尽我所学,竟无法对其施药。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在了我面前。”

华佗心境似有所波动,停下看了一眼曹操,又接着说道:“自此之后,我便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尝遍百草,潜心钻研医术。只待他日再出世行医,不再追求虚名,而是能治人病痛之中,不至于束手无策。这便是我所悟得的行医之道!”

“先生慈悲为怀,心系天下苍生,着实令阿瞒佩服!”曹操躬身作揖,心里确实被这华佗所折服,这古人果然是德行端正。

突然华佗双眼凌厉,话锋一转,“你未及弱冠,诛杀蹇图,月旦评上扬名。那你如今置身于大山之中,抛开一切虚名,你可还剩下什么?”

“这……”

华佗微微摇了摇头,继续发问道:“你甚至欲身至洛阳之中。又可曾想过所求为何?”

曹操被华佗如此两问,心中似恍然大悟,却又不得答案,是啊!自己除了虚名,还剩下什么呢?自己这般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做官?那做官又是为了什么?

曹操只觉这华佗高深莫测,必会对自己助益无穷,便生了拜师之心,立即跪倒在地道:“阿瞒愚昧,谨听师父教诲!”

“哎!快快起来,你我道不同,我可做不得你师父。”

华佗却从怀中拿出一本书,“当日你衣服破烂不堪,我替你更衣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道心何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