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气尊啸天下>十、洞窟有谜(7)

安洪见自己已有小成,又听到神鼍如此说,心里大喜,嘴上应道:“谢谢兄长提醒,我自当尽力。”但他不以为然,心里想:“我已把这功法背得滚瓜烂熟,何须再看这石刻文字?”可是还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那些文字,不禁大惊,失声道:“世间竟有如此精妙书法?竟可以和书圣王羲之书法媲美。”一下就已看得入神。

原来那石壁上刻的《抱朴子胎息法》有几百字,字体矫若游龙,翩如飞鸿,就像无数的美丽的小鸟在跳跃飞动;整体上又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更像一条条龙在中天相衔曼舞而行。

“这正是王羲之为葛洪写的《抱朴子胎息法》。有个晚上,月明风爽,王羲之坐在湖心兰亭,独自赏月,忽然有个人携酒而至。那人道骨仙风,坐下就和王羲之畅谈书法,那人盛赞王羲之书法天下无双。书圣很高兴,与他痛饮美酒,那酒也是世上少有之美酒,不觉大醉,然后那人告诉王羲之练气之法,王羲之也是个练气高手,一听练气之法,顿时来神。于是那人偷偷给王羲之看了一本小册子,正是《抱朴子胎息法》。王羲之一看,马上试练一番,不觉入迷,大呼叫好。那人看王羲之很爱那小册子,就说:‘王大人,这本册子就送给你了,但是我还想留个底子,不知道你肯不肯赏脸给我书写下来。’王羲之当场答应,就朦朦胧胧地随着那人,来到了一个处所,乘着酒兴就把这篇文章写在了石壁之上。后来王羲之酒醒,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但身边《抱朴子胎息法》倒是确有一册。其实,那人正是葛洪老祖,他梦诱书圣到此写了这篇文章,后来又利用自己多年的气能修为不断以手指之气将墨水字,刻画而成阴文。文字刻得大气磅礴,线条流畅遒劲。”神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啧啧,原来如此神妙,最好的文字加上最好的气功,自然是世之极品了。”葛洪说完,不由演练了起来,他用手指慢慢地比划,好像每一笔一划都在流动,比划着比划着,他的动作连贯起来,抱朴子胎息法也隐然在内流转起来,那个火灵珠也在身体中慢慢发出光华,有规律地流动循环,内气猛浪若奔,畅达无碍。他的身体不断被石壁上的文字牵引着,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手脚也不能自控地随着笔画舞动起来,一会儿腾跳,一会儿扭拉;一会儿动如猛虎,一会儿静如处子;一会儿发拳出腿力有千钧,瞬间又是迅如雨燕,飘如山岚。

神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觉时而点头,时而抚掌大笑。

安洪演练一过之后,便觉有无限妙处,觉得自己的动作和功法习结合得更紧了。他猛然想到,把书法和葛天师的气法结合起来不就是攒花仙剑的练法吗?那点、横、撇、折、捺,无不精妙如招,笔笔贯气?于是,他又从头按照每一笔画的顺序再用气使招,便觉得原来是这样流畅有力,刚柔并济,缓急交错,试过一遍之后,就得到了一套变化无端,精妙绝伦,威力无比的攒花仙剑!原来最好的气道要和做好的书法结合才能达到威力的顶峰,而攒花仙剑也不是死的套路,而是随字化形,随笔变招,越精妙的书法就越能发挥葛洪气功的妙丽和奇效,而要忘掉那些口诀,因为王羲之是师从卫夫人学书法的,所以很多地方像卫夫人的《笔阵图》所述,让人拘泥于《笔阵图》的口诀,而不能得王羲之的笔力之神,因为王羲之早就超越了卫夫人的修为。

“世人皆不得攒花仙剑之功,而受制于《笔阵图》口诀,谬矣!足见葛洪师祖用心之深,心思之密,修为之高呀!”安洪不禁脱口赞道。

安洪突然想到自己背上还有一幅《百鹅图》书法,笔画字体更为狂放不羁。那书法写尽了“鹅”字笔画的一百种变化,每个字又摩画鹅的一百中优美的姿态:或引颈欲搏,或展翅欲飞,或娴静观变,或欺身怒踢,或飞身猛啄……安洪展开字幅操练起来,更觉自己内力似有无穷无尽,源源而来;武功精进,气道所指,裂岩碎石;身形百变,意未动而身先行,招在意


状态提示:十、洞窟有谜(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