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大宋>第二九六章 东华门前的巧遇
了解试、省试,但是因为殿试只位列第五等,最终被黜落。从而也导致苏洵阴差阳错的,最终一生也没有考中进士。

所以这殿试不黜落,对大宋读书人来说还是很大的一个福利的。

但是这不黜落归不黜落,这殿试依旧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殿试的成绩也有三甲之分、五等之别!考个一甲进士及第和三甲同进士出身还是区别非常大的。

大宋这几十年来的宰辅,可是没有一个是三甲同进士出身的!

别说是宰辅,就是如今的这满朝的高官,也基本上都是一甲和二甲前列的,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员,想要跻身朝堂,穿朱着紫,需要比一甲和二甲出身的那些官员,困难好几倍。

因为如今殿试不黜落,难免有些考生会思想懈怠,这时候,更加重视的人,自然会考好名次!

等到分配官职的时候,就知道殿试考个好名次的重要了,但到了那时,可没处买后悔药了。

当然,对于殿试的重要性的这些事情,都是徐峰对钟浩谆谆教诲的,钟浩自己是不清楚这些利害的。

不过钟浩就算想要认真对待也没有办法,毕竟科考的诗赋策论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

不过眼见徐峰好意督促自己用功,钟浩也不好意思无视其好意,因此本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心思,在得中贡士以后,放浪形骸了三天,终于在精舍中开始安心备考殿试了。

小桃和小杏如今知道自家公子高中贡士,马上就是进士老爷了,自然对他的伺候更加的殷勤。钟浩基本上只管读书,其他的任何事情基本上都不用动一手指头!

不过留给钟浩虽然安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也就只有几天了。

因为一般贡院放榜后的十天,便是此科殿试之日了。

短短几天的工夫就要殿试了,而殿试一般都是考诗赋策论各一道,显然此时的备考纯属是为了心安。毕竟诗赋策论这些东西,不是能速成的东西。

想要在几天之内有个快速的提高,显然是不可能的,钟浩也只不过求个心安罢了。

…………

三月初五,官家召礼部侍郎刘敞、集贤院直学士黄振、翰林学士梅尧臣以及另外三十二名官员,赴崇政殿听旨意。

这些官员分别被任命为此次皇佑五年癸巳科殿试的编排官、封弥官、出义官、初考官、覆考官、点检官、对读首、详定官等相关人员!

并颁旨宫禁之内设置编排所、考校所、覆考所、详定所等临时机构,为次日的殿试服务。

?旨意颁布后,鸿胪寺官员很快便在崇政殿内东侧,以及殿外丹陛正中各安置黄案一张。

光禄寺官员在崇政殿两厢布设帷幔、安放试桌,礼部和皇城司官员,监督员役在每张试桌上粘贴贡士姓名。

?而与此同时,礼部官员在东华门外张榜,贴出考生姓名、座位次序。

此次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们,次日便按照这榜单上的各自的序号,单号的由东华门左侧门入宫,双号的由右侧门入宫!

进入考场后,依名就坐,等候殿试,乱坐者以作弊论处。

因为这殿试的座号做错了算是作弊,所以钟浩和徐峰没有让别人代为去看榜,而是亲自前去。

在东华门的榜单前,他们倒是遇到了几个松林书院的同窗。

松林书院的举子,今科有八人中式!他们大部分是寒门子弟,在东京没什么亲戚,是以都是住在青州会馆内!

青州是京东大州,自然有许多商人在东京经商。这些商人或许在青州算是豪富巨商,关系丰富,也很吃得开,但是到了东京,自然然有无数比他们关系多,面子大的商人豪富,他们想要立足,或是跟别的商人竞争还是很需要费一些工夫的。

在东京经商不易,这些商人自然要想办法拉关系!

同在异乡,同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资源。为了便于同乡之间互相帮忙,在东京的青州大商人们便建立了这青州会馆,作为那些商人们平日聚会交流的地方。

当然,这青州会馆虽然是是商人们所


状态提示:第二九六章 东华门前的巧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