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院上坟>第三百二十九章 地火 (午)
,说明温度非常高,骨头的灰烬包括圈里的沙粒都溶化了,冷却后才形成这些玻璃渣般的东西,但这里没有,只能说明燃烧时的温度还不够高。”

“也许是处置室太干净,根本没有沙粒的原因。”

“当然有这个可能,但老常你看。”曹队说着用手指在那黑色的圆圈上抹了一下,浮在上面的灰烬全跑到曹队的手指上,而水磨石地面上什么也没有留下,露出灰白的石面。

“如果是经过高温燃烧,碳会烧成极细小的粉末,这些粉末渗进地面微小的孔缝里,冷却以后,就保留在里面,不太容易擦除。所以,小雷说,矿上自燃事件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那些黑色的圆圈依旧存在,只是黯淡了一些。但老常,这里的黑圈一擦就掉,我怀疑根本就是些碳粉,这圈里也没有什么东西燃烧过。”

“还有,老常,当时在东阳村,那黄鼠狼烧死以后,我们都闻到了一股很浓的焦臭味,但你看,医务室的门窗都是关着的,时间上看,陈医生从发生意外到现在,最多半天左右,这屋子里一点味道都没有,这不奇怪吗?”

曹队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里有种说不出的诡异,丢失的记录,被抹去的痕迹,以及被人为添加进来的线索。“曹队,我怎么觉得这好像是个被刻意摆出来的现场?”

“没错,老常,你的这个感觉跟我一样,但我却不是在这里刚有的这种感觉。”曹队站起身,顺手也把我拽起来。

曹队把他随身带的笔记本递给我,示意我仔细看看,自己却拿出手机,拨打出去。

我翻到笔记本里曹队最后写过的那一页,里面列的是所有遇难矿工现场勘查的情况,只是曹队很仔细的把它编成了一个表格。分成了时间、地点、过火面积、现场遗留物、残肢、结晶体残留、顶棚、灯泡损毁这么几项,每个案件一行,每一项用英文字母做了标注,有的用对勾和叉来表示,我除了看出整个表格是按案发时间进行的排序,其他并没有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疑惑的抬头正准备问曹队,一旁的他已经接通了电话。

“小雷,现场我看了,你的分析只对了一半,但老常把前面的问题给圆了,开始吧,你带两个人去,对,b方案,人到了马上审问。”

见曹队挂了电话,我连忙问他,“怎么,老曹,你连方案都定出来了?前因后果搞明白了?我怎么还云里雾里的?”

曹队朝我笑了笑,揉了揉通红的双眼,说道:“老常,你在广灵县城奋战的时候,我们也没闲着啊,我们俩的努力才把这件事的轮廓给勾出来。”

曹队指了指笔记本,“老常,你说的刻意摆现场的感觉,我今天早上对现场重新踏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很多事还没法对在一起。”

“你注意看前五起自燃事件,包括最后一个,小钟那起,和其他的事件有什么区别?”

有了曹队的提示,我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前五起事件,在现场残留物一项,都是“y”,而其他都是“n”。

“前面五起事件里,都有被焚毁的家具残留,比如椅子腿、半个沙发等等,而后面的事件里,则没有残留的家具。那只有一种解释,后面的事件中,矿工都是在站立状态被焚烧的。但前面的有坐有躺,后面的全站着了?这好像不是巧合吧?所以,应该还有一种可能性。”

“是因为,焚烧过的家具残留不好被制作出来,无法造假?或者说,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让造假者做这些道具?”我猛地明白了曹队的大致推理方向,惊骇之余,脑子却变得清晰起来。

“没错,老常,你现在是一点就透。你再看后面几项。残肢,前面五起,都留下了点什么,一截小腿啊,一只手啊,但后面的什么也没留下,这总不可能是业火越烧越有经验,技术越来越成熟吧?同理,残肢也是无法被复制出来的。”

“结晶体的事,我们刚刚讨论了,前五起案件有,后面的都没有。顶棚的事,之前没时间给你讲。前五起事件,顶棚上的大白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九章 地火 (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