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王大伦的演艺生涯>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别胜新婚

太.原飞往义乌的班级一个星期才一班,王大伦只得在第二天下午和顾正坐上了飞往魔都的航班。

“哎,我记得你研究生快毕业了?”坐在飞机上,王大伦对旁边昏昏欲睡的顾正问道。

“我十月份就毕业了,你也太不关心朋友了。”顾正坐直了身子,白了他一眼,没好声气道。

“哦,不好意思,那会我不是忙着拍戏嘛,后来你自己也没说,我咋知道。”王大伦笑着道,接着又问:“那你打算留京城还是回魔都?”

说到这个话题顾正的神情变的有些严肃,道:“我想留在京城教书。”

“为啥呀?”

“浮躁,现在太浮躁了!”顾正皱着眉头道,别看他平时有些不太着调,其实他的骨子里跟老贾一样,对电影有种刻骨铭心的爱。

接着就听到吐糟道:“你是不知道,现在的电影学院早就不是咱们念书时候的电影学院了。现在广告摄影、电脑特技才是全校最关心的事。就上次我论文答辩的时候回了一趟学校,那天学校正好放映路易.马勒的电影《万尼亚舅舅》,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万尼亚舅舅》是俄国大文豪契柯夫的名作,后来有好几个国家都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其中以法国导演路易.马勒的电影为最,王大伦上学时就看过好几遍。

“居然全场鼓倒掌,要求放一部美国商业片,你说气人不气人!”顾正恨恨道。

说老实话,在他们这帮人的眼里,只有文艺电影才能是真正的电影,至于那些所谓的大片,不过就是典型的快餐文化罢了。尤其是顾正,极其追捧法国的文艺电影。

“我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喜欢法国电影。可是现在电影学院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对另一种电影观念起码的尊重,对传统的电影精神已经不再关心了。真要是再这样下去,过几年我们的电影事业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听着顾正的吐糟,王大伦没再吭声,他听明白了顾正想留在京城教书的意思。说实话,他没有顾正、老贾,甚至是王红伟他们对电影怀有远大、崇高的理想,如同他们当初拍《小山回家》、《嘟嘟》以及后来的《小武》,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着要出名或者赚钱啥的,他们只为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而他的想法很简单,当演员拍电影就是为了挣钱,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其实顾正的这番吐糟也是原因的,眼下这个社会的确太过于浮躁。就在不久前,老贾被北影厂正式通知不能拿到电影拍摄许可证的之后,出于一时义愤,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关于业余电影的文章。他提到本意是想说在制作电影中应该有一些突破,没有必要完全墨守成规,却被曲解成非专业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电影。总之他的观点被传奇化。记得那个时候,老贾每天总要接几个这样的电话,有人咨询如何参加外国的电影节,如何才能在国内打通关节,搞的他不胜其烦。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至少认识了杨丽娜,在跟她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她跟钟萍的气质很象,这才有了《站台》中这个女二号的人选。

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错过了去横店的长途汽车,顾正留他在魔都住一晚,晚上和几个同届分配在上影厂的同学小聚了一番。因为当初老贾和上影厂有过一段合作的经历,他们对老贾的近况都很关心。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王大伦跟他们都不太熟,有点甚至都不认识,但是毕竟一起同过学是人生四大铁之一,尤其是毕业多年后,大家又是吃同一碗饭的,几杯酒下肚,很快就热络起来。

从他们的谈话中,王大伦听得出,他们都很怀念当年在学校的生活。说起来魔都的经济确实要比京城活跃,可是魔都的文化商业性也比较重,他们很少能知道电影届和艺术届的最新变化,还有就是在魔都和他们一样对艺术电影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很难找到的。

那天大家都喝得很多,各有各的烦恼,最后只有王大伦还保持清醒,看着他们这些已经舌头很大的人,怎么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别胜新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