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唐夜天子>第十四章 欲保李牧国子监

看见李牧的表情,王涛不由得微微笑了。回忆起昨日的场景。其实自己当时也充满疑惑,不解师尊为何如此折节下交。

当时他师尊吴习南只说了一句话。王涛便不敢再多言。

“若是我师父虞世南虞大学士有幸得见如此佳作,只怕会立刻赤足前往拜见。”

这话虽说有些夸大其词,要知道,今年虞世南已是79岁的高龄。但王涛却是从其中看出,师尊对于李牧所作的佳作十分重视。要知道,永兴县子虞世南,身兼五绝,最擅诗赋。

王涛坐在下首,嘴角微微翘起,静静的看着李牧。

李牧打开拜帖,上面书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虽然李牧自己写不出来,但欣赏的能力还是有的,他看得出来,吴习南的书法造诣十分高,虽然还无法达到传世的程度,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了。

过了好半晌。李牧才抬起头。看着王涛轻声问道。

“什么时候去?”

“自然是越快越好,只是不要耽搁李兄的大事就好。”王涛笑着回应。

“王兄取笑了。我孤家寡人一个,能有什么大事。那我先去换套衣服,我们这就走。我也想见见尊师,长长见识。”李牧笑了笑。

“李兄请便,我就在这里等你。”

“怠慢了!”

李牧告罪一声,便离开大厅,回到主卧。毕竟见面的是官府之人,且是本县大儒。穿着随意可不好。必须该严肃对待。

不多时,李牧便换好一身华服。只见一身靛蓝色的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缀着一枚白玉佩。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的头发黑亮顺滑。

纵是王涛是一名男子。此刻也是双眼一亮。李牧因多日锻炼,本就有些古铜色的肌肤,配上这一袭华袍,端是一个模样俊俏帅气的公子。特别是嘴角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总是让人不自觉的沉入其中。

两人都是年轻公子,便没有坐马车。一人一匹马,谈笑间便向着县学走去。

骑马这项运动,李牧才刚学会不久。幸好是在闹市街道,不必纵马狂奔。两人一路畅聊,大多的时候都是王涛在说。李牧听着,偶尔插几句嘴。同时李牧心里暗暗记住,毕竟前李牧的记忆,大部分都是关于花天酒地的。对李牧的帮助太少。

而李牧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他依稀记得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大体的大事情。

半柱香左右。两人就已站在县学门口。县学坐落在县衙东边。距离东市本就不远。只是比较偏向北方。在县衙旁边留下几十亩的空地。这也成了县衙与县学公用的校场。

王涛带着李牧走进县学,一入大门,便是一尊儒圣孔老夫子的雕像。每日讲课之前,博士或助教都要带着学生,到孔老夫子雕像前祭拜。

绕过孔圣人雕像,便是明伦堂。此时正有有朗朗书声从明伦堂传出,跃然于耳中。

王涛带着李牧自明伦堂侧面绕过,径直向内走去。里面是一块不大不小的花园。花园之中凉亭假山样样俱全。走过石子铺成的小道。便见一座略有四五丈高的木楼。上书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尊经阁”。

“这便是我南郑藏书最多的地方。”王涛指着尊经阁,给李牧解释道。

“哦?这县学的规模倒是挺大的。”李牧感叹道。他们自李牧家中过来,花了不到半柱香。此刻,在这县学之中,不过是绕着明伦堂一圈,这个花园走过一小半。竟然就花了将近半柱香的时间。

“那是当然。太宗皇帝曾有旨意示下,各州各县须督造学府,以备学子之需。整个梁州,除了州学,就数我们南郑的县学是最具规模的。”

虽说王涛是一个读圣贤书的书生,但此时此刻,脸上的神色还是不禁露出自豪。这个时代,地域观念及其严重,也怪不得王涛。除了李牧这个另类,谁又会不自豪?

两人一路前行。走过花园尽处,绕过尊经阁,后面便是一大块田地。田地中间是一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欲保李牧国子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