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周郎周郎>114.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睦递了块巾帕给他,将思路从黄月英那里收回来,赶忙笑着还礼:“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办法,何敢居功?只劳张公此趟辛苦。”

开盐之举,是她为自己将来留的“后路”,反正她这个“孙权”身上的光环已经足够在江东立足,再多此一举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不等张昭作谦,她又朝他拱手,“只这制盐之法如何才能不泄露出去,还要烦劳张公多多费心。”

张昭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缓了口气,顿时又变回了那个端和敦肃的长者模样:“这是自然,昭已请子义将军派兵长驻此地,今后凡用晒盐之法的盐场也一律驻兵严守,住民盐民非三代以上者不得擅入。”

李睦点点头,目光向四周一扫,放低了声音道:“制盐的耗费降低,产量却提高了不少,若直接卖于民众,价格定然也会跟着跌。故而我想每年从天下盐商中挑出两三家来,每家发一张盐引,凭信而来。我将这盐统统都直接以低价卖出,由盐商再转卖于民。只要其定价不高于现在的价格,想来也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张昭目光一凛,猛地抬头看她:“权公子要行专卖之事?”

成本降低,纵然定价受限,但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利润也足够所有盐商眼红的,更何况还每年挑出两三家,摆明了李睦就是要价高者得,在转卖时先赚一笔。而之后盐商卖出时的税收则又是一笔,再加上他们有大量的屯盐在手,也不怕这些盐商哄抬盐价,盐场里的盐只要往外流一点点,就足够平衡控制供需价格,算不得与商争利,却与民无忧。

取盐之法算她的,但这番打算,却是只有作为孙权说出来才够分量。

可张昭想的却是江东靠海,煮海得盐的效率再低,江东的世族也没一家不再这上头咬一口肉的。如今纵然盐量增长,但若是李睦要专卖,岂非还是侵害了这些世族的利益?

李睦当然明白他的顾虑,张昭不是出身本地的世族,孙策也一直有用他节制吴地世族的意思,但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要平衡这些世族,光一个张昭自然是不够的。

摆了摆手,李睦向他微微一笑:“吴地世族,顾陆朱张,又有哪一家没有一支一脉是从商的?”

“权公子想将盐卖给他们?”张昭不赞同地皱眉。自他到吴郡起,几乎每天都要和这四家想要涉足盐场的企图谋算,而这四家固然都在盐场吃些好处,但毕竟都不敢太过嚣张。一旦卖了盐给他们,那岂不是等于公开承认他们在盐场的地位?

这话一出口,他自己也突然意识,往日不肯给他们涉足盐务,是怕他们借机屯盐,引发民众生乱,从而动摇孙氏的威望。而如今,以盐场的产量,他们若是要屯……

那就让他们屯去好了!

看着张昭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缓缓点头,李睦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手用手背往发烫的脸颊上贴了贴降温——盐场之事定下来,即使剥去孙权这层皮,她在江东的威望才算是真正定下来了。

待周瑜终于班师回军,再看到李睦时,不由被她麦穗般的肤色惊得险些从马上跌下来。

这一年自盛夏时节起,就雨水稀少。初时李睦还庆幸火辣辣的日头下盐场的产量节节攀升,于是当顾雍提出要从原来煮盐的盐民里挑出一批精壮强干的调至船场,以盐为酬,大规模地建造战船,她欣然而允。不想却遭到周瑜强烈地反对。

周瑜主张将这批剩余的壮劳力用作疏通江东六郡的这条河道,取水开田,守一季稻谷,甚至为军需存粮屯一年田。

顾雍生性刚毅,言虽不多,却出则必行,和周瑜争论了几句,就梗着脖子拦在盐场门口,黑着张脸紧闭着嘴,仿佛化身成了一堵墙,就是不让周瑜踏进半步。

碍于顾氏在吴地的影响,以及顾雍一贯清孤刚直的声名,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千古名将只能采用声东击西的迂回战术,点了一支轻骑从后抄了那一众往船场而行的盐民后路。

论战术,从不曾上阵的顾雍又怎可能是周瑜的对手?待他最终发觉盐民根本就未


状态提示:114.第一百一十四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