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擎国>第二百二十一节、社会扁平化
大案的名义,对勾连甚广的文人团体进行ròu_tǐ上的消灭,防止因为牵连导致的冤假错案,明初朱元璋用四大案来对军@政两个体系内的山头主义、结党营私进行打击,虽然效果显著,但后遗症也不少,且没有根除诞生军阀和文官结党的土壤,明朝最后还是毁在了这点上。

有远光有头脑的人马上就看出了这项改革的厉害之处,就像当年隋朝兴科举,一下子就动摇了传承千年的豪门贵族,把士这个阶层平民化了,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对社会结构的降维打击,而张韬和姜田正在进行第三次降维,目的是使国家统治结构的专业化,官员来源的多元化。

“所以说,你父皇站出来的时间太早了!如果是等我和旧官僚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再站出来当个仲裁者的角色,绝对能获得比现在要好的结果。”姜田喝了口茶继续说:“现在那些串联的江南地主官僚们,只会蛰伏起来等待时机,而且也过早的暴露了我的真实意图。”

听说有了新式文具的张环,最终还是在软磨硬泡下,获得了外出许可,以游学的名义跑来了天津,太子出游必然是前呼后拥,可是姜田说这番话的时候,身边却一个随从都没有,不然姜田也不会说的这么直白。

听了他的抱怨之后,张环反倒是付之一笑:“先生说的和父皇所猜果然一样,您猜他是怎么想的?”

姜田先是一愣,张韬能猜到自己的牢骚这很正常,毕竟这个战略是他们俩一起制定的,让他意外的是张环的成长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做老师的预料。

“还能怎么想?”姜田苦笑了一下:“他肯定会和你说,我的想法只能算是一个政客,而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上,尽量减少扯皮集中力量推动国家前进才是为君之道。”

张环笑容不减:“父皇果然又猜中了,他说您虽然会腹诽,却又会不折不扣的去完成改革!”

“唉……”姜田长叹了一声:“谁让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呢。”

张环这次来不仅要查看新文具的生产,同时也要参观眼下所有人都盯着的考前培训班,身为皇储的他视察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改革,这一点各方都没什么好做的文章,但是为了确保能获得第一手资料,陪同视察的人也就多了不少。

于是刚回京不久的吴远和刘宝铠又回来了,他们此次的任务是代表贵族监视文官集团别对太子进行负面的影响,同样作为传统文官阶级的代表,田虚海也以同学的身份来了,毕竟他也是比较了解新学的人。而科学派的代表非宋懿莫属,其实他最想看的是赛璐珞的塑化成型工艺。

眼看着这群人驻扎在城中,最头痛的并不是姜田,而是负责安全保卫的卫刚,虽然太子最终住在了刘家,可外围警戒的活一点都不少,他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以前一年能见个二品大员的时候都少,现在亲王、太子轮着番往这跑,想结交达官贵人吗?一抓一大把。

可能是和改革派朝夕相处的原因,他现在对改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政@改让他对军@改的意义也思考的更多,得益于当年张韬在军中推广扫盲,他这个军官虽然算不上饱读诗书,但至少也能看懂史书。

若论军@改最成功的,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降维的商鞅变法,从这以后,中国军队中的军官不再被贵族所垄断,平民百姓也能靠军功发家致富或是当上军官,这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打下了基础,是中国提前从封建割据走向了中央集权。

也正是这次降维,诞生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精神,保证了第二次降维前,中国不会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重新分裂,就算因为外力的干扰出现了短暂的军阀割据,最终还是会走向统一。

被如此教育过的卫刚,对现在反对改革的那些杂音嗤之以鼻,他不仅支持改革,而且坚信改革一定会成功,可笑的是那些保守派寻找各种理由扯后腿,却一直无法撼动新军体系中的人。

他们还只当是张韬在军中的个人魅力太强,寄希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节、社会扁平化--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