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铁十字>第七节 动荡的昭和时代(追)

满洲事变酝酿过程很长,长达2-3年,但发动过程很短,短到只有2-3天,由于张部执行不抵抗方针,关东军进展极快,到9月21日,不但完整控制了奉天还控制了新京,并以两座城市为核心控制了南满铁路附属地周围的所有重要城市,大体上奉天、吉林两省已被基本控制,当然奉天最南端城市锦州还在张学良之手——他逃跑后把大本营设在锦州。

这时候政治压力和舆论开始浮现,南京z quan召见帝国大使表示抗议,同时又向国际联盟提交申诉,还向美国请求外交援助。

与此同时,陆军中枢机关也在召开会议讨论对策,最开始关东军上报的事变缘由是“中**队破坏柳条湖铁路酿成双方冲突”,所以陆军大臣南次郎、陆军次官杉山元、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参谋本部总务部部长梅津美次郎等都表示要给关东军增兵,因为关东军只有一个第2师团1.5万人,而张学良部有10多万军队,力量相差太悬殊,必须增兵。

这边刚开会,朝鲜军发来消息,说司令官林铣十郎已派遣飞机支援关东军,并让混成第39旅团{驻扎在平壤}紧急集结准备增援奉天。

这里不得不补充说明一些问题:

其一,石原关于“我不是一个人,我得到关东军上下支持”的说法绝不是吹牛,不仅关东军支持他,朝鲜军也支持;

其二,帝**队之间相互援助的气氛非常好,不管指挥官分属何种派系,不管私人间有什么矛盾,在重大问题、重大作战中都能进行配合和援助,所以帝**队一旦陷入包围,除非长官有明确命令说不要救援,大体都可指望友军前来救援,有时候甚至不惜让救援部队也陷入困境。这种作风不一定明智,有些时候甚至被敌人故意当成陷阱进行谋害,但对鼓舞士气很有用,被围士兵大多数时候能坚持到底,绝少有投降——单就大战参战国而言,帝**队投降人数最少,军衔等级最低,据我所知不过一个少佐。

冈村元帅安排我投诚过去经过精心考虑,我是中佐,且来华北派遣军不久,各方面人头都不算熟,是非常好的切入点。他估计得完全正确,我这个中佐再加还是机关参谋一出现,八路军全都轰动了,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同时,安排我投诚前还发生了一个比较著名、但内部一直不肯大大方方承认的事件,叫第三师团事件。昭和16年10月,驻扎在中国南方应山县城的第三师团工兵大队46名士兵集体暴动投诚gong chan党新四军,这是帝国陆军在中国战场最大的一次内部反叛暴动,起因是该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因有新任务需离队一段时间,由关中尉代理中队长。关中尉一向盛气凌人、蛮横粗野,对部下动辄破口大骂,拳打脚踢,士兵对他早就不满,后又因为小事激化官兵冲突,造成这次事件,被称为“在帝**史上留下了一个揩不掉的污点”,事后第三师团主要军官受到严厉处分。

这件事冈村元帅完全知情,所以才敢安排我用这样的方式过去,否则贸然一个中佐投诚,风险很大。

相互支援这种做法才是现代军队的标准,但我在中国这么多年,看到过很多guo 地方军甚至中央军之间相互推诿、相互观望、甚至以友军为包袱的做法,当时很难理解,后来才明白在中国兵为将有的体制下,如果部队打光,将领是很危险的,所以他拼命也要保住自己实力。gong c军好很多很多,至少我未见过明显的观望和推诿,这或许也是后来gong chan军能战胜政府军的深刻根源之一。

陆军刚刚通过决定和内阁沟通时,币原外相表示强烈反对,他说接到奉天ling uan的报告——事变是关东军自己制造的,他对军人自行其是很愤怒。陆军机关当然不信,马上拍电报给关东军,严厉询问到底怎么回事?还责怪前去视察的建川部长,你怎么督导的?这时候再说谎就不合时宜了,石原和关东军上下爽快地表示承认,但表示进展顺利同时坚持认为行动正当:张学良在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中严重损害了帝国利益,需要给予严惩。<


状态提示:第七节 动荡的昭和时代(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