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复兴之路>第191章变化五

抛开那些不怀好意的绯色流言,吕绮是陶唐绝对心腹已经是公认的了。随着陶氏风格在行政事务上越来越展现,很多中层极其羡慕吕绮,能够“公平”、“随性”跟一把手对话是所有中层的企盼,谁也不愿被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揪住错误大加鞭挞,尤其是责任确定不那么容易的情况下。特别是无法表达自己在工作上的想法思路更为痛苦。

从八月份起,每周一次的经营例会成为了参会领导的梦靥,陶唐所展现的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施政风格令领导们苦不堪言,没完成是吧?承认没完成就行,跟我讲那么多客观是什么意思?集团可不跟我讲客观,下达的指标必须完成就是最大的客观。职工群众也不跟我讲客观,他们到点就要领工资,而且要不断提高收入……你去跟职工摆摆客观,看职工认不认!我们这些人的任务就是解决困难的,强调客观就是懒政惰政,就是为自己寻找完不成任务的借口!

一般规律,部下的错误都是在上级不理解的情况下犯的,抛开极少数玩忽职守的案例除外。当上级领导能够细致倾听下级的困难和要求时,下级的失误就容易被理解了。比如当月作业令没有完成,其实未必是生产部门的责任,或许是关键设备出了故障,或许材料没有及时到位,或许是工艺有问题……因为客观原因而受到处罚,心里自然不那么服气。所以,让陶唐倾听自己的“呼声”的愿望就更为强烈……

但这个愿望很正当,实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红星公司有好几十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至少两名中层,多的有六七个,加上副总师、助理及副总经理,人数超过了三百人,就算每个人每个月跟一把手沟通一次。一把手每天就要接待十个人,那他其他事情就别干了。所以,能够跟一把手面对面沟通探讨工作的总是少数,能够谈及生活及其他的就更少了。

吕绮是极少数可以与陶唐平等对话的人。的确。陶唐可以随时听取吕绮的工作汇报,包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但陶唐极少指点吕绮的工作,一般不会给她具体的指点。实际上,吕绮也是有苦难言,因为最近她的工作并不顺。当然。吕绮并未在公开的场合(比如高级别的会议)遭遇批评,在陶唐明显加大了对副手及中层的管理考核力度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高管人员都挨过严厉的批评,好像唯独吕绮没有享受这项待遇,这也给有心人提供的闲话的素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吕绮私下仍不止一次因工作失误受到了陶唐的讥笑。或许这个词不那么恰当,但吕绮感觉就是如此。

“私下”见面的机会是大大增加了。第一,吕绮已经是发规部的主任了,第二,发规部现在归陶唐直接领导。所以。陶唐叫吕绮到自己办公室或者吕绮求见陶唐都是很正常的,即使有心人也不好说什么。

分管领导是中层一把手和公司一把手之间一道坎。一般地讲,除非大老板召见,中层正职是不好直接找大老板请示汇报工作的,否则就可能引起分管领导的不快。或许不好直接发作,但偶尔给你穿个小鞋也受不了,尤其是那些权力欲比较强的副总,比如韩志勇和李珞。当然,也有一些领导比较大度,不大计较部下隔山打牛。比如周兵和江上云。

吕绮做发规部副主任的时候,单独见公司一把手的机会不多,除非是大老板点名召见,事后还要向顶头上司和分管副总详细汇报。刘新军和骆冲都是外宽内忌的主。最容不得下面搞小动作。一些事情感到顶头上司纯属胡来,有心想给大老板建议一下,也必须掂量后果才行。还是那句话,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完全是等级森严的小社会。挑战秩序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现在好了,吕绮和一把手之间已经没有了壁垒,她随时可以进出陶唐的办公室了,但她发现日子并不那么好过。

她的感觉是陶唐越来越难伺候了。他总是不断打破过去的规定从而建立新的规矩,而发规部恰恰是“立规矩”的部门,原先没人当回事的规章制度建设成为吕绮最头疼的业务。

状态提示:第191章变化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