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重生之IT巨头崛起>41章1993,亿万级的挑战3

虽然宋焱在大史的巨人公司所占股份比例,在三家公司当中算是最多的(宋焱在这三家公司所占的具体比例为:威星软件公司占10,王者软件公司占7,巨人科技公司则占18。),但是他在巨人公司的影响力反而是最小的。这并不是说,史大柱与宋焱的私人关系不如其他两个人,而是宋焱主动地很少参与巨人公司的具体管理。

宋焱的心里可亮堂得很,大史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特质,他和“颖哥”和“求老大”完全是不同的一种人。虽然史大柱的技术水平远不如孔颖、求柏军,论编程的天赋来说,史大柱也不过是与宋焱差不多罢了,两人的实际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的,他俩都算不上是超一流的软件工程师。然而史大柱却是一个合格的公司管理者。

如果说孔颖、求柏军是少有的技术狂人的话,那么大史他啊天生就是一块经商的料。宋焱虽然有“重生者”的自信,但是他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具体的细节还真的是所知甚少。史大柱在“原来的世界”,带领着巨人的员工进行每一次的业务转变时,都好像是“神来之笔”一样,恰恰暗合了整个90年代经济的时代的脉搏。···史大柱勇猛果决的行事作风,加上他对市场形势的敏感认识、超前判断,巨人科技公司的扩张速度在初期时一直是呈指数级来增加的,要不是后来因为各种杂七杂八的原因,整个巨人公司的流动资金都被用来填补公司总部--“巨人大厦”这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也许大史的巨人科技公司就不可能会早早出现的资金链崩溃的情况了,史玉柱他也肯定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出身于it界的首富,···有这样的“历史事实”存在,宋焱怎么还会多此一举,去插手史玉柱对巨人科技具体发展的规划设计呢。

······

史大柱的巨人科技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巨人汉字增强卡”,因为在资金、技术与广告宣传上,都有很充足的资源可以供他们来投入,所以“巨人汉卡”一上市就战胜了这一领域的那些开拓者们。基于智能拼音技术开发的“巨人汉卡”,在易用性和通用性上基本可以完败它的对手。到1992年6月的时候,巨人科技公司的产品“巨人汉卡”已经可以算是“汉卡”这一领域的标杆产品了。“巨人汉卡”的高性价比,也令“巨人”这一品牌在企业级市场上非常地成功,“巨人汉卡”系列产品在大客户商用领域的占有率一直在节节地攀升。

于此同时,史大柱聪明的使用了“巨人汉卡,威星拼音的纯正继承者!”的广告宣传语,在普通市场里大史他直接就把“巨人汉卡”和“星影拼音输入法”捆绑在一起大力的宣传推广。巨人科技公司大方的投入了将近500万的广告费用,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上不停地重复、强调宣传,“巨人汉卡”作为计算机学习引路人的这一形象开始悄然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也让“巨人”这一品牌悄悄进入了中国第一批家用电脑使用者的心中。当然这其中的“威星情节”,这种中国初期的个人电脑消费者普遍具有的情感,对于“巨人汉卡”能在消费市场的大卖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威星软件公司的星影拼音全面退市的情况下,购买“巨人汉卡”其实已经是中国消费者获得拼音输入法的最廉价的途径了,相对于内置了拼音输入法的windows中文操作系统正版授权高达2480元的售价,一张“巨人汉卡”要950元rmb也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毕竟每个老百姓的心里都是有一杆公平秤的啊!

总之,从一直开始就由杉木电子代工生产“汉卡”的巨人科技公司,因为没有实体工厂的大量生产设备方面投入资金的束缚,在1b的毛利。单单一个品系的产品就能收获这样好的成绩,这是史大柱自己都没有想到过的情况,甚至巨人科技公司还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东南亚三国的那些华侨控股的公司出口了将近一万份左右的定制汉卡,···这足以说明“巨人汉卡”是一款可以深挖潜


状态提示:41章1993,亿万级的挑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