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第173章皇帝:救莺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2)
安排!”朱元晦、刘光仁、司马述、王介甫、赵廷宜赶忙躬身应道。

“且不说文清如何解救孔莺莺,但就昨日挂出去的字,就首先让对方胆寒。”刘光仁坐下后,首先感叹道,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但行伍出身的他,恐怕是没文清这个胆识。

“说起文清这13个字,老臣倒是有些发现。”朱元晦端起一杯茶,细细品味,意味深长说道。

“哦?朱爱卿有何发现啊?”皇帝喝了一口茶,含笑问道。边上的王介甫和赵廷宜心中一动,都看向朱元晦。

“回皇上,说来惭愧,文清虽然是老臣的孙女婿,但老臣虽说知道他有几首诗词广泛流传于民间,可昨日却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字,不是臣自夸,那13个字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大气磅礴,堪称旷古绝今的书法大家啊!”朱元晦无限感慨道。

“是吗?朱爱卿竟然这么认为?”皇帝颇有些吃惊道,蓦然想起,他是见过文清写的字的,就是在血战雁门关时,戴宗从曲径关带回来的文清血书,当时上面只有12个字——文清身可死,曲径关,永不陷落!现在细细想来,那12个字确实与众不同,字里行间,霸气凛然,不拘泥旧俗,端的是豪放不羁,那时皇帝只是被文清的决死之气感染,竟然没有过多关注字体本身。

要知道,大汉帝国当时,以隶书和楷书为正统,讲求的是端庄、规范、得体,很少有别的字体出现,若是有人这两种字体写不好,会被人嘲笑为没文化,粗俗不堪,登不得大雅之堂。

就是在文举考试中,字写得好,就是文不达意,也会获得高分,朱元晦、王介甫、赵廷宜三人,都是当世有数的几位书法大家,就是赵铭科和王青栋,也是难得的书法新秀,当然了,他们两个和玉梅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朱相所言极是!”王介甫赞同点点头,别看他平日里瞅着文清不顺眼,甚至双方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诗词和书法两项上,他还是很欣赏文清的才华,一边用手指沾茶水在桌子上将文清昨日写的13个字临摹出来,一边解释道:“实不相瞒,去年在赵家庄园品诗会上,文清将军写下那一篇水调歌头时,微臣和赵尚书就曾经仔细端详过他的字体,其字如人,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狂放不羁,书法传承上千年,闻所未闻!”

“文清将军之书法,自此恐怕要创书法之一代先河了。”赵廷宜跟着正色附和道,给文清的评价更高。

“能得三位法方面,要成为一代宗师了。”皇帝面色凝重看着王介甫将文清的13个字一一临摹出来,心中凛然,他虽然是皇帝,但对书法的研究也是涉猎极深,发现文清这字竟然比雁门关见到的12个血字气势更胜三分,这字体明显是已经成型,朱元晦是文清的孙女婿,其爱屋及乌夸奖一番还有情可原,没想到平日里与文清很不对付,甚至联合太子、司马述陷害文清的王介甫和赵廷宜都对文清的书法赞不绝口,说明是打心底里敬佩他的字。

他们不知道,文清到洛尚未成型,怎么看着都像是鸡趴字,到了洛阳,被玉梅强行督促练字,字体逐渐成型,到赵家庄园吟诗会时,已经隐隐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玉梅在书法上的造诣当然是发现了,但自己家的夫君,不能自己夸啊,何况他本来就在武功、诗词上屡屡有惊世绝俗的表现,再夸他书法好,那小辫子不翘到天上去了?况且那么多女人上杆子倒贴,不能给她们太多机会嘛。

而文清历经白马寺之战、黑血之战、曲径关血战、黄鹤楼之战,无数次生死考验,对书法一项的领悟更为透彻,行笔运笔之间,除了飘逸洒脱之外,更多了一股杀气激荡的神韵,这种神韵,只有沙场舔血后,才能在无声无息中激发出来,远不是赵铭科、王青栋这些柔弱书生所能写的出来的,他们也体会不到那种意境。

“看来,我大汉帝国又多了一位书法宗师了。”司马述在一旁恭维道,心中却莫名有些嫉妒,这天下的好事似乎都让那文清占去了,小小年纪就拿了武状


状态提示:第173章皇帝:救莺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