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边界将军对下管教不严,兵痞多的,还有不守护民众,反而对边界的百姓劫掠,甚至于强抢民女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只是她重生之后大多数都是呆在陆氏,即便是在清贫的城镇,大多数人也都能够得到个温饱,即便是乞丐流民,各个城镇中也有针对乞丐流民的雇佣任务,基本上只要不是手脚都断或者瘫痪的人,基本上养活自己都是没问题的。即便是手脚都断掉的,还有瘫痪的,或者老的已经不行的,城镇有一处专门的集聚地,城中的富户基本上都会轮流布施,百姓也会捐些衣物,存活都是没有问题的。

陆宁华这回从陆氏出来,看到秦氏边城小镇的样子,才发现原来他们陆氏比起外面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也许是初期发展艰难,夹缝中生存,还有东曲地理环境不好,大燕的时期在大燕朝的郡中只能排个中下,而相礼则是因为贵族搜刮两极分化严重,税收在大燕朝可观,可是百姓生存却是奇差。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陆宁华都在为怎么发展她这两片贫瘠的土地发愁,还有怎么让陆氏这个弱小的势力生存下来。以至于时间长了,陆宁华心中都快要有一种定式了。这回出来才发现他们陆氏闷声不吭的发展,如今已经可以算是一个不弱于其他什么势力的大头了。

心里头火速计算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若是他们能够拿下秦氏,只要在占上三分之一的南王地,能够再修养个一年,接下来解决掉魏氏的可能性有八成以上。当然这是建立在陈氏不捣乱的情况下,若是对战陈氏,估计就是五五之数,陆宁华比较清楚,那些世家的数百年累积下来的能量有多大。除非闫伏那批人发飙,直接一口气能够占上南王二分之一的地,那胜率会拔高很多。现在他们对阵南王,前线的战报已经到陆宁华手里了。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南王士气最高的时候就是第一次进攻的时候,闫伏已经基本挡住了,接下来再挡住是没问题的,只要注意南王临死前的反扑,不要让他们得逞就万事大吉。陆宁华现在不担心南边战败的问题,已经开始考虑起南王那儿的地应该怎么利用才能更好的发展了。

南边水利充足,地势比起东曲相礼平坦,只是这个平坦只是高山和丘陵的区别,在没有电气的情况下发展工业倒是不错,景色优美这一点就暂时算了,现如今社会旅游业和服务业暂时发展不起来。至于南方粮食多季问题陆宁华倒是无所谓了,在这个时代,海岛还没人和她争,那些海岛种植不少都是三季的,可比南方两季粮食好,再说如今陆氏的船已经链接上大洋彼岸了,如今赚那倒买倒卖的钱,那是满载而归,其中除了金银财宝之外,粮食也是他们搜刮的重点。

也就是说,除非陆宁华想不开,全大陆开战,全民皆兵,内部不再产粮食。否则陆氏的储备粮食开战完全是绰绰有余的,而陆氏百姓如今已经开始引入水车还有改了犁田道具,还有脱米机也研究出来了,解放了大量人手于是开拓了更多的农田,百姓们手中粮食哪怕和过去一样种种苛捐杂税,收成要上交三分之二,剩下来的粮食足够一家八口吃的了。

但是陆宁华所有的设想建立在秦氏投诚这上面,若是秦氏投了陈氏,那陈氏将一跃变成新的最强势力,陈氏的是家族制度,即便执政出现一些错误和弊端,也不可能像南王那会儿那样,有脑子一抽一意孤行把整个势力送葬的权力。

到时候大片边界和陈氏接壤的陆氏将会变成陈氏首先要击败的目标,而且还有魏氏和郑铭这两个有仇的势力在一边盯着,到时候他们的处境就会变的十分的困难。

若是这回她亲自去,秦氏还不打算投诚的话,那她就不客气趁着他们还在代城的时候直接就派兵把秦氏首要人物都一锅端了,到时候他们不投诚也要投诚。陆宁华阴恻恻的在心中下了这个决定。

而如今已经在代城中的秦氏众人,纷纷商议起一会儿陆宁华接待的问题。文人多的弊端就是在这里,除非真的差了一大截了,不然文人相互之间是谁


状态提示:第114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