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逐鹿天下之大道争锋>第三章 高罗分裂

大雍的灭亡,天下的分裂自然导致局势的改变,原本许多因为大雍存在而被压制住的东西开始出现,不少原本弱小的民族开始崛起。靺鞨大燕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原本只是北胡的附庸,在郝连泰完成靺鞨的统一之后,接着大雍与北胡的战争而崛起并且一举打败北胡控制了草原,最后又趁着中原的混乱而取得中原的领土,可以说大燕占尽了大雍末年以来的所有的机会,也占尽了便宜。

转眼来到了大燕乾宁十年,这一年的新年大齐没有派出问候新年的使节,而大燕还是派出了使节。郝连珏对李全义发出了希望恢复两国关系的信号,而李全义接见大燕使者的时候,一幅趾高气昂的神情。北伐的胜利让他觉得大燕并不是十分可怕,反而也是可以欺负的。李全义对于恢复关系的问题不置可否,对于大燕的使节的接待礼节与对张建锋,卫石,明宏昌的使节相同。这让大燕使节十分生气,愤而离去。

大燕毕竟也是一个国家。郝连珏毕竟还是靺鞨的大汗,大燕的皇帝。与李全义是对等的。与张建锋,明宏昌,卫石这一些称臣的人自然是不同的。不过郝连珏不会趁口舌之快,也不会因此就发兵南下。毕竟大燕现在还在积攒实力。虽然这一次北伐使得大燕失去许多州县,但是对大燕元气损失不大。如今的大燕因为不会因为草原一闹灾就造成人畜大量死亡。因此大燕的实力是增长的。

因而比起十几年前,各地户口统计上来,靺鞨本部已经有了超过两百万人,草原其余各部也有了一百万人。海东国故地人口也到了一百多万。而大燕生活的汉人也将近三百多万,再加上西域人口几十万。现在大燕人口超过八百万,比起郝连勋当政时期要多。这更多归功于大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人口快速的恢复,而且大燕鼓励生育孩子,草原之上尤其明显,人丁逐渐兴旺。

按照大燕的政策,凡是五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人全部划入兵籍。在大燕可以一下子召集当兵打仗之人光草原之上就有六十万人,这要是全部召集起来足以可以与中原大战一场,但是郝连珏不能这么做。以前召集各部族打仗,大家可以打草谷,可以劫掠百姓。但是现在郝连珏禁止这么做,国家要负担军队的后勤以及粮草。动用六十万就需要巨大的国库支持,现在大燕还没有这个实力只能继续忍耐,盯着中原。

郝连珏盯着中原,就会有人盯着郝连珏。乌万华反叛失败之后,海东故地反对大燕的力量遭受巨大的打击,而高罗国内曾经对要不要出兵帮助乌万华或者大燕有过一番争论,争论结果就是没有结论。高诵原本打算出兵十万助郝连珏一臂之力,但是手下不少大臣反对,他们之中有人建议与乌万华和中原联合对付大燕。高诵坚决不干最后高罗国什么也没做。但是因为这个争论,高罗国内大臣分成了两派。

而在地方上分裂势力又在台头,有一些原本封国,济国的贵族后裔现在也在准备反叛恢复这两个国家。高诵作为亲靺鞨派领袖,高罗国国王虽然握有权力,但是一帮不支持他王位之人在朝政与他作对。高罗国的军队兵权也不是完全掌握在高诵的手中。那些在外统军的将军与高罗国的宗室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关系。高诵这个国王自从宋敬死后才体会到做国君的不容易。高诵也感到中正在形成一个对他的阴谋。

在高罗国众多高氏王族之中,最具有实力的叫高煦。高煦的母亲与妻子都来自高罗国那些世世做官的家族。可以说许多人现在巴不得让高诵去死,而高诵对此也意识到了。但是高诵却除了加强防备之外没有更好方法。他曾经试图下令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但是群臣一张又一张奏疏说不能破了祖先的规矩。高诵拗不过他们只能暂时不再提及此事,但是此事在高诵心中早已经形成了一个疙瘩,他十分想收拾那些不认同他是王的人物。

可是这些人在朝廷之中有着巨大力量,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动他们太困难了。而且军队不在高诵手中,高诵没有强有力


状态提示:第三章 高罗分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