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谋唐曲>第230章 祭天地信安王出征(上)
杀多少传世名篇将不再出现,二是这次征伐东北又要多牺牲数不清的大唐将士了。

自从开元十二年契丹王李郁于卒,弟李吐于继位后,就与大臣互相猜忌导致投奔唐朝不敢返回。唐玄宗为全力对付吐蕃,只好封李邵固为契丹王。开元十八年,契丹王李邵固率其部众并胁迫奚部众人背叛唐朝投降突厥 。

唐玄宗闻讯即令幽州长史赵含章率部征讨,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等于关内、河东、河南、河北等分道招募勇士。去年以单于大都护忠王李玙领河北道行军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元帅,率十八路总管讨伐奚与契丹叛乱部众,结果竟然打了半年弄个不胜不败!这也是现在忠王李玙那么老实隐忍、不敢冒头的原因。

李璲能想到战争中牺牲的将士,朝堂上现在可没人想这事儿。

皇甫惟明出使吐蕃有功,刚刚加封了开府仪同三司,风光正盛呢,此刻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微臣保举太子殿下率军出征,一来振奋军心使将士用命,二来使殿下直面战场、接触民间能够成长为合格的储君。另外,有鄂王瑶足智多谋,武有光王琚英勇无敌,必可一战功成!”

要不怎么说人不能得意忘形呢,皇甫惟明丝毫没发现一个问题,若是他真的那么受宠,皇帝一开始就该准予他的请求,岂会一直默不作声?何况光是默不作声那就好了,他这话等于揭发太子、光王、鄂王是一党!虽然大家心知肚明,那你也不能说出来啊……在他身后朝堂上瞬间哗然,集贤院大学士张说狠狠的拽了把他的官袍后襟。

他缺心眼儿,不等于别人不清醒。太仆卿长孙览一直观察着皇帝的表情,从不屑到不耐,顿时意识到机会来了,出班驳斥道:“皇甫大人此言差矣!太子乃储君是国之根基,万一有个闪失谁能负责?”这话冠冕堂皇挑不出毛病,长孙览厉喝之后转身向上叩拜道:“臣启陛下,可令寿王遥领行军道大总管不必亲自出征,臣推举驸马薛绣将门虎子、家学渊源……”

“长孙大人非要置我大唐勇士死伤无数不成?”斜刺里一个阴恻恻的声音来自刑部给事中郑泰,冷嘲热讽道:“你这是为去年战败的薛家将鸣不平么,薛绣还不如他兄长薛讷呢!薛讷常年作战经验丰富都战败了,何况薛绣纸上谈兵?”

“话不能这么说,薛讷不过先锋,论战败的责任也该主帅负责!”长孙览无名火起,明知郑泰是忠王一系,还是直指去年战败是主帅李玙的责任,说得郑泰怒目相向也顾不得了,向上奏陈道:“陛下,哀兵必胜,让薛家人戴罪立功岂不获胜把握更大?”

说完再看,李隆基表情毫无变化,长孙览的心就凉了,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自己不比皇甫惟明强多少!尴尬的退在一旁隐入人群。

他清醒了皇甫惟明还没有呢,抓住话绊儿就不依不饶道:“刚刚你说亲王挂帅可以遥领,倒是说到点子上了,那太子殿下也可以遥领嘛,皇上您说是不是?”最后一句竟然直接问李隆基表态,简直有些放肆了!

李隆基忍着怒用茶杯掩盖面颊,看到这晶莹剔透如薄薄冰玉片般的茶杯顿时有了期待……再等等,利用这帮人的吵闹正好拖延时间再等等!谁做主帅根本不重要,你们想为各自的主子搏一个虚名,朕可以给你们,朕只要把仗打赢就对了!

刚刚坐上侍中高位的韩休此刻一脸刚毅的突然开了口:“忠王玙去岁败兵确系有责,这一年来闭门读书、获益良多,请陛下准予忠王知耻而后勇!”他也算正得宠的,他这一说可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这个敢犯颜直谏的家伙难道也有立场?

尤其是提拔他的中书令萧嵩心下一惊:自己难道老糊涂了竟然看错了人?我提拔你上来是让你帮扶忠王势力的么?平时沉默寡言的你竟然关键时刻真敢冒头儿啊……萧嵩刚想怎么驳斥,就见骚乱的大殿安静下来,一个中年人从殿外匆匆进来,正是刚从淮南赶回交旨的裴耀卿……萧嵩迈出的脚又退回来,心里霎那安详了,看裴耀卿容光焕


状态提示:第230章 祭天地信安王出征(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