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争霸三国>第九三章:吕布之戟

初平三年夏四月二十二日,董卓车驾从郿坞出发,后一日达长安。(..)又一日,董卓从北掖门入朝,军卒留于外,而独带二十余骑入内,欲受汉禅。时王允等侍剑而立,呼左右杀贼,甲士尽出,执戟挺**刺董卓,卓伤臂坠车,疾呼吾儿奉先救驾。吕布一直旁观,此时挺戟而出,刺死董卓,同时取怀中诏书,宣布天子有诏诛讨董卓。

董卓死,长安也顿时变了天,那些昔日从董卓者在数日内尽皆诛戮干净,罪及九族。有左中郎将蔡邕在王允府上,闻董卓死,想到昔日董卓待他之恩情,不免暗自唏嘘。王允听到,当即是责难于他,说道:“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君为汉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卓受天诛,而更嗟痛乎?”

于是,当场将蔡邕拿下,交付廷尉。

本来,蔡邕惋惜董卓之死并非好恶不分,却有可原谅之处。要知道,蔡邕乃当世名士,昔日因为上书言事获罪于上,乃徙于外。后来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又遭到内**之构害。蔡邕不得已再次出走,依附于太山羊氏十余年。后来。董卓为太尉,征辟其为掾属,以为侍御史治书,但不过三日功夫即转为尚书,迁巴东太守。只是董卓不愿意将他放逐,乃挽留在京,拜侍中,等迁都长安后又即拜其为左中郎将。

董卓征辟蔡邕等名士虽然有点装饰新朝廷的嫌疑,但其对蔡邕的赏识亦不可谓不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想来董卓就算是十恶不赦,但对他蔡邕却很是遇之以厚恩了,也难怪蔡邕闻董卓之死心里不免要叹息一番。然而,不想他这由内而发的一声叹息,却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蔡邕被收押廷尉府,后数日,也即上书谢罪,言辞恳切,而允不理。蔡邕并非惜死之人,只他手上正在编修汉朝史书,怕汉史不得续,乃自请以黥面为刑,宽免死罪以待完成其手上著作。便是朝上诸多公卿,也都是爱惜蔡邕之才,皆为蔡邕向王允请求赦免。然而,王允以昔日武帝不杀司马迁以致谤书留世,今天下纷扰,更不能用蔡邕这样的佞臣做史,以乱耳目为由,下旨诛杀蔡邕。

蔡邕之死,天下士林无不为之惋惜。

“父亲!”

蔡邕死后,孤坟之前,有一弱女子,抚琴而弄,呛呛而弹,泪流其面。心念往昔,及至将来,不免四顾茫然,不知所以。

……,……,……

初平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董卓死后,司徒王允发下令箭,让将军吕布以及骑都尉李肃等,发兵万余,直接杀奔郿坞。

郿坞,乃董卓老巢,城高于长安城垛,内积粮秣无算,云事成可据此雄踞天下;不成,亦可守此以养毙老。

然而,风云变幻,董卓在长安被人诛杀,是不可能回到郿坞了,而郿坞内留守的兵马不过数千,将军樊稠亦是无能之辈,面对吕布的万余兵马压境,稍微抵抗了两下,便即溃败。樊稠还希图逃回西凉,奈何半路上就被吕布人马捉杀了。而郿坞内,亦有不少董卓部下,双方又进行了一场巷战,死伤无数。

当然,谁都明白,郿坞高大的城墙尚且不能抵挡吕布的大军,更别指望坞内的那点残兵败将了,不过半天功夫,坞内异己几乎为吕布人马清除干净。没有了反抗力量,留守在郿坞内的董卓家室,那更是如被人放在砧板上待宰的鱼肉,全都抓了起来,等待着吕布屠刀高举。而吕布所杀之人中,下到董卓侍妾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上至董卓年老九十的母亲,无一幸免。

然而,也就在吕布率部攻破郿坞,坞内一片大乱时,有两个人易钗而弁,混入了坞内,正紧张的寻找着一对老夫妻。

“将军,我二人并非是董卓家室,还请宽饶则个!”

听到这声讨饶,刘莹与赵雪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赶紧趁乱挤了进去。

“杀!”

有数十人跪成一排,被人绑缚在地,刀斧手立于他们身后,这一声令下去,又有十数个脑袋落了一地。血,染成了梅花之色。许多人,屠刀未到,已经是吓得瑟缩不已,


状态提示:第九三章:吕布之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