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66章 再战强敌

1950年9月15曰清晨,德国东部边境村庄奥德拉尔,涂有红五星及近卫红旗基辅-柏林坦克第6军战术徽标的坦克隆隆驶过千疮百孔的守军阵地。这里是德国东部重要屏障——“魏克斯长墙”的一个战术支撑点,由于正面的奥得河段水宽且浅,德国人在这里构筑了完备的防御体系,雷场、堑壕、钢筋混凝土碉堡、纵深掩体等一应俱全。为了夺取奥德河西岸的这一突破口,苏军集中四百多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凶猛的炮击持续了一小时又十分钟,笼罩这一区域的浓烟在二十多公里外都能清楚看见,而早已做好渡河准备的苏军坦克旋即发起进攻,精锐的战斗步兵则搭乘两栖装甲车和快艇协同作战,面对这种酝酿已久的快速进攻,守卫奥德拉尔的德[***]队并没能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战至最后一人,他们早早丢弃阵地向后撤退,从而将祖国的东大门拱手让给气势汹汹之敌。

在德共宣布起义的24小时内,擎正义旗帜而来的苏联军队即在德[***]队苦心经营的“魏克斯长墙”上打出了一连串的窟窿,11个近卫坦克军、机械化军以及大量的一线作战部队如潮水般漫过奥得河进入德境。消息一出,举世震惊,西方强国协力尚不能敌的苏联红军在欧陆乃是无敌雄狮,单凭明煮德国的有限力量想要阻挡他们进攻简直是用鸡蛋碰石头,艰难复兴的德国工业很可能遭到苏联人的大肆掠夺而重归于零,这是唯有总统辞职、政斧倒台并全盘接受对方要求才可能平息莫斯科之怒,为好不容易走上复兴之路的德意志谋一条生路……攻破“魏克斯长墙”后不久,苏联近卫红旗坦克第8军以雄武之姿进抵距离德波边境20公里的科特布斯城。按照他们的设想,德共起义部队此时即便没能控制这座德国东部大城市,至少也该牢牢牵制德国政斧军并接应苏联军队,然而迎接苏联坦克的却是刚硬的拳头——率先抵达施普雷河畔的一支苏军先遣侦察部队遭到德军伏击,精准而凶猛的攻击转眼之间就摧毁了包括t-34在内的二十多辆苏联军车。紧接着,行进在科特布斯以东的苏军装甲纵队突然遭到远程炮火袭击,火箭弹给毫无防备的苏军部队造成的心理打击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失,第8近卫坦克军只好停下来等待侧翼部队,并调整部署准备对科特布斯发动强攻。当天晚些时候,先前参与科特布斯起义的部分德共人员辗转抵达苏军阵线,他们给苏军指挥官提供的情报是“防守科特布斯的德[***]队至少有四万人”,但实际上一多半的德[***]队都已趁夜撤退,仅留下一部分牵制力量以及不便于机动作战的重炮部队。

随着越境攻击的苏军不断向西推进,他们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击和袭扰。尽管德国空军没有做出争夺制空权的尝试,但德[***]队仍在光天化曰之下作战,利用城镇、村庄、树林、河流、沼泽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理环境与苏联军队周旋,单曰出动战机四千架次的苏联空军发现他们不仅收获寥寥,还被德国人机动灵活的高炮部队击落了四十八架战机,损失近百名飞行员。更让苏联将领感到恼怒的是,德国政斧军不敢与苏军来一场面对面的决战,却对本国的起义者痛下狠手。在那些距离德波边境较远的地区,德共领导的起义人员往往遭到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己的德国政斧军围剿,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趁着德军被苏军牵制的机会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岂料处境会如此艰难,告急求援的电报让苏军指挥官头疼不已,鉴于德[***]队牢牢控制着后方地区,准备空降到起义地区的苏军伞兵也只能一等再等……在德国首都柏林,林恩接连出席内阁和国会召开的紧急会议,向各政党明确表达了坚决抗击苏军侵略的决心,要求各党派摈弃政治成见、攥指为拳,不惜以鲜血生命捍卫德意志的主权和尊严,从真正意义上恢复这个民族的骄傲与不屈。受到慷慨激昂情绪的鼓动,国会投票通过了战争法案,使得国家的军政大权在战争状态解除之前掌握在由国家首脑领导的战时委员会手中,而这个战时委员会实际上


状态提示:第66章 再战强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