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172章 霹雳雷击

皎洁的月光下,隶属于苏联海军第4近卫海军步兵旅的列兵伊凡诺夫头戴海军圆帽,身背配备长弹匣的pps-43冲锋枪,炯炯有神地站在武装渔船“胜利m7”号的后甲板上。尽管已经进入4月份,北方的天气依旧寒冷,白昼温度也在零度边缘徘徊,一到夜间更是迅速下降到零下十来度。为了御寒,伊凡诺夫身上的军大衣配了翻皮的毛领,手上亦戴着厚厚的手套,这样的搭配比起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已经改善很多了。可长时间忍受着海风的吹拂,他的眉毛上已然凝结了一层淡淡的冰霜。

少小离家参军,如今伊凡诺夫才刚满20周岁。他没赶上战争前期那一系列惨痛而悲壮的战役,却已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战士了。在蒙海峡群岛登陆战、东普鲁士战役以及远赴东方进行对曰作战的行动中,他以海军陆战部队的一员奋战一线,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险环境中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而钢铁般坚强的战斗意志更让他和他的同伴们拥有打败一切敌人的充足信心。现如今,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局面正悄然形成,在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浴火重生的联盟共和国经历着一场又一场挑战,从因为原子弹事件受到西方世界的强烈质疑和抨击,到占领区边界对峙再是毫无征兆地失去精神领袖,这一切非但没有打垮苏联军民,反而让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憎恨与曰俱增。像伊凡诺夫这样思想单纯的战士,莫不期盼着一场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的战争,以便一劳永逸地消除万恶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只要能够达成这一愿望,流血牺牲也是在所不惜的。所以在接到随船出航的命令后,装备精锐的海军步兵们群情振奋。尽管他们很快得知自己的目的地不是英国或者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但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明显倾向于英美阵营的挪威政斧也不是友好的邻邦。它地广人稀,地理位置特殊,是进攻英国和西欧的天然踏板。眼下通过卫国战争历练而成熟起来的苏联军队正处于规模和意志的鼎盛时期,他们的现役总兵力超过了西方世界的总和,他们超过对方一倍以上的坦克能够轻而易举地冲到西欧平原……除了船舱中隐隐传来的哄笑,此时耳边只有自然的风浪声。视线中停泊着数十艘舰船,大到几千吨排水量的货轮和客轮、千吨左右的驱逐舰,小到数百吨的炮舰、潜艇以及百来吨的驳船、渔船、扫雷艇,共同组成了一支功能基本完备的远征舰队。至于这里的武装渔船,也就是在船体状况比较理想的渔船上加装机枪、小口径火炮以弥补军用舰艇的不足。战争时期,就连海军实力雄厚的英国人也改装了不少这样的民船用于近海巡逻、护航和反潜等辅助姓质的军事行动,何况海上力量处于强国之末的苏联。

这支从阿尔汉格尔斯克集结出发的苏军舰队虽然没办法跟盟军在北非和诺曼底登陆的庞大舰队相提并论,但在海面上航行时仍显浩荡威武。航行途中,苏军官兵们才从指挥官那里获知了此行的真正目的——在挪威北部的雪原冰川中找寻德国残余武装的秘密营地。敌人未必强大,却一定是凶残狂暴的,因此,下达给苏军士兵们的命令中明确了武力原则,即不论遇上什么样装束的人,但凡武力抗拒的,一律予以击毙。

遵照这样的命令执行,完全有可能印发苏联和挪威之间的直接冲突,进而给西方世界发动外交围攻乃至全面开战的口舌,但苏军士兵们的顾虑并没有达到政治家的深远程度。接到新的指令后,他们一个个踌躇满志、信心充分。第三帝国已经随着柏林的沦陷和希特勒的自杀崩塌了,时隔近一年时间,那些逃亡流窜的纳粹余孽能凑齐怎样的规模和战斗力?

就这样,隶属于第4近卫军海军步兵旅的一千多名官兵昂首挺胸地登上了挪威的海岸,他们带着骡马、机枪和大炮,一个连规模的t-34/85坦克也运上了岸。考虑到此次行动中途可能遇到各种变故,尤其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所有的运输船只都留在了登陆


状态提示:第172章 霹雳雷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