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这一年,贾家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贾探春被认了义女和亲去了,贾惜春闹着出家,最后是真的出了家。还有宝钗为宝玉产下一子等等。事事到头终有定论,元春的逝世,加快了贾府灭亡的脚步。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先是宁国府获了罪,后又有人弹劾荣国府。

有弹劾王夫人多年来借贾政之名重利盘剥的,以及王夫人与贾琏夫妇包揽诉讼、也有弹劾贾宝玉写反诗,反词的,总而言之,罗列的罪名并不比甄家少,弹劾贾家最重的竟是贾雨村!

当初受了甄士隐多大的恩惠,发达后,竟眼睁睁地看着恩人之女受苦受难。又如当初,贾家帮着这厮走动官路,这厮竟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可见这贾雨村真真小人无疑了。

种得前因,必得后果。贾家今日,不过是大势所趋。而贾家也一如原著还是抄了家。抄家当天,贾母惊骇过度,当场就去了。当今天子仁厚,留了守节的李纨母子和年幼的巧姐,以及尤二姐那个几岁的稚子及宝钗之子,共同为贾母守灵处办丧事。

其他人如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琏被投进了刑部大牢。王夫人的罪重些,单押在一处。复审后与贾家的几个爷们一起判处了秋后问斩。剩下几个贾府女眷投进了狱神庙,一块儿的还有贾宝玉、贾环。除了听说原本就病重的凤姐现在已经病得不成人形了,别人倒还好。而男女下人们已经订了名册入官发卖。

得到消息的那天,因着天气晴好,黛玉正让人给宠物们洗澡呢。听到了消息,黛玉沉默了好一会儿,便让人去请林瑜回来。

贾家出事到今天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消息是留在京城的林府管家送来的。黛玉来南边之前,就把贾家将要坏事的拆测告诉了林管家。让他有事的时候帮衬着一些。

当初黛玉想着回到南边来,就是不愿意看到贾家出事的样子。管,不愿意管。不管,别人还在看着。就是再洒脱的人,也怕别人的诋毁呀。所以,还不如眼不见,心不乱。早早避出去呢。可真的到了南边,却又时常的挂在心上。

林黛玉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不喜欢贾家这类人。都说‘帮人帮急,不帮穷’。贾家一干人,要是真的赖上林家,那可够黛玉喝一壶的。

对于贾母,黛玉心里很矛盾。这么多年,贾母对黛玉真的可以说的上是有求必应,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是黛玉说的,贾母都会照着做。可是这些要是在没有那张符的前提下,那么黛玉心里一定是感激的。

黛玉欣喜于贾母的疼爱,可心里又抵触这份疼爱的不纯粹。每次,当黛玉下定决心,真心对待贾母的时候,就总会想起原著中,那个真正的黛玉被自己信任的外祖母坑死的事情。

一直以为,黛玉对贾母的要求都不高。只要看住了贾家的人别给自己找麻烦就行。而贾母也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贾府还是在林府。贾家的人,都很少找黛玉的麻烦。虽然这也有黛玉自己的努力。但贾母却可以为了自己生生的压制王夫人那类人。这也为黛玉省却了很多心力。

贾母离开了,虽然仓促了些。但对于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来说,也算是长寿的了。其实,这样也好,总比活着看到儿孙被问斩要来的强些。

无论黛玉怎么开解自己,眼泪还是在第一时间流了出来。真的不想哭的。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等到林瑜匆匆从书院赶回来的时候,黛玉都快哭成泪人了。

就在林瑜想着如何安慰黛玉的时候,黛玉一抬头也看到了林瑜。不等林瑜说话,黛玉就对林瑜说:“这纱呀,绸呀的。也就看着好看罢了,一点也没有棉布的吸水”。说完,还用手上的纱质帕子拧了拧鼻子。得了,就这一句话,林瑜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叹了口气,林瑜对着哭的没有一点形象的黛玉说道:“明天让丫头们给姐姐用上等棉布做些帕子来就是了。”

“嗯,也让你身边的人给你用棉布做一些袜子,省得穿鞋不跟脚”黛玉一边抽泣,一边叮嘱。

状态提示:第68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