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趟过青春河的男人>202第101节 游戏人生(下)

第101节游戏人生(下)

心痒不已之中,就会偷偷下炕,蹑手蹑脚地摸黑来到柜边,从柜顶上取来那个寄托了我无数渴望和梦想的小匣子,再次钻入被窝。为避免让父母发现,我不得不用被子蒙上头,耳对着微型喇叭,用只有自己一人可以听见的音量去听。

听的次数多了,就忍不住想干点事情,干什么呢?就是也想听听自己点播的歌曲,一来是为听,二来是想让自己的名字上上电台,让主持节目的女士念念。心里蠢蠢欲动了几次,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给栏目组的主持人写信点歌,但无论写多少次信,都始终听不到自己所点的歌被播出,更没有听到自己的大名被念出。

心想,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愿望不够代表性,不足以引起主持人的重视,因为凡那些被播的歌曲,都是多人点播、众望所归的结果。为早日如愿以偿,我在班里号召了十来个与我爱好与愿望相同的好友,进行了一番大张旗鼓的联名点播。

不仅名字一写一串,为增强影响力、号召力,还想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奇招,就是点播时这一组人的地址用当地的,用真的,那几组则用假的,假冒成陕西、山东或河北等地的。这样,同样一首歌,至少就有分别来自不同地方的四五拨人联名点播了。我们都高兴地认为,这个办法好,肯定能凑效,但随之而来的结果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大失所望,无论那个台,都从来不播我们所点的歌曲。虽一次次失望,但大家却又实在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觉得电台的女主持人太不尽人情,似乎是看菜下碟,瞧不起我们这些孩子们。长大以后才明白,我们的伎俩太拙劣、太天真,看一下邮戳,就能立马识破,但那时的我们,根本不懂这个,总觉得那种假造得是多么天衣无缝!

我不仅善唱,还更善模仿,唱歌的时候,不是用自己的嗓音唱,而是完全模仿原唱歌手的音调来唱。我这种与生俱来的超强模仿能力,不仅能模仿男声,如蒋大为、李双江、张明敏等,甚至还能模仿女声,如朱明瑛、殷秀梅、陈琳等,且模仿得极像,足可以以假乱真。时隔多年,我想,如果那时能将这个天赋作为一项特长发展下去,没准现时名噪银屏的李玉刚还李玉刚。这种令人称奇的怪活儿、绝活儿,使我周围时刻都聚着一群喜欢唱歌的歌迷和粉丝。那时,我足足会唱一百多首歌曲,拥有一个厚厚的歌本。这歌本更吸引人,俨然是同学间争相借阅和摘抄的“红宝书”。遗憾的是,我少年时的如此天赋居然没有自我发现,更没有机会得以发展,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退化,直至被完全磨灭。

玩儿,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们的主要特征。玩儿,本身并没有错。玩儿,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若将其作为生活的主题,作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就是大错特错。但那个时候的我们,哪里分得清这些呀,我们还以为,一辈子这样玩下去也未尝不可。于是,上课时,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向往着玩儿,要么干脆逃课,偷偷跑出去玩。而一旦下了课,就更不要说了,马上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玩儿中去。直至后来连教室也不想进了,进去也听不懂,还不如一门心思地专事玩乐呢。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离开家后,不是去学校上学,而是偷偷跑到野外,疯玩儿去了,玩到放学时再随着那些从学校出来的孩子们回家。

学校管理很松,仅在初一时候管了我们几下,之后就再也不管了,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从不将我们的不良表现向家长反映。即便想反映,也没法做到,当时还没有现在如此便捷的通讯手段呢。“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在这种不受任何约束的逍遥自在中折腾了整整三年,武术虽没什么长进,歌也没唱出个啥名堂,但大好时光却被浪费殆尽。临近中考时,才一下子慌手脚,才后悔不该浪费那些无比宝贵的光阴,不该成天混日子,胡闹三年,一无所获。

这年中考,总分450分的七门功课我只考了1


状态提示:202第101节 游戏人生(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