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96章 姜夔(十七首)(1)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省内)人。他早年随父居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父死依姊而居。以后漫游湘、鄂、苏、杭等地,一生落拓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西湖之畔。

姜夔少年时就以擅长诗词著称,且又深通音律,能自创新声;他还工于翰墨、精于赏鉴。许多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往来,诗人萧德藻、尤袤、范成大和杨万里等,看重他的品德、有学识,有才华,都尽力对他加以提携誉扬。其他如词人辛弃疾也佩服他的长短句,朱熹则爱他精通礼乐。

在他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都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士大夫却只顾宴安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有着进一步的发展。

姜夔的著名词作如《扬州慢》、《八归》、《点绛唇》、《暗香》《疏影》、《鹧鸪天》和《长亭怨慢》等,有的是抒写家国之恨、有的自抒襟抱、也有些是描绘恋情的,它们能从各个角度体现出姜词独具的艺术特征。宋末张炎提出“清空”两字来概括姜词的风格特色,并说“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这也即是说,在姜词中,作家风格的个性特征是表现为词人忧国感时、高洁清旷的思想倾向,还表现为托物比兴、想象丰富的描写手法以及凝炼灵动、响亮自然的语言特点。

在南宋词坛,姜夔是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作不仅影响了宋末的王沂孙、张炎等人,而且还下开朱彝尊等浙派词人,在宋词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词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1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2黄昏雨。第四桥边3,拟共天随4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1丁未:即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2商略:评论。这里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3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4天随:晚唐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居松江甫里。作者常以陆龟蒙自比:“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除夜自石湖归苕霅》)

【简说】

燕子春来秋去,雁儿秋来春去,随云来往,飘流不定,这是作者以燕、雁自比。他的《一萼红》云:“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便是最好的本证。接着形容山雨欲来之时,数峰似相低语,是拟人化的写法。下片推许陆龟蒙,并想和他结邻,借此揭出怀古之情,最后通过残柳道出无限沧桑之感。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1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2。梦中未比丹青见3,暗里忽惊山鸟啼4。春未绿,鬓先丝5。人间别久不成悲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7。

【注释】

1肥水:源出安徽合肥县西南紫蓬山,北流三十里分为二:一条东流经合肥入巢湖;一条西北流至寿州入淮水。见《嘉庆一统志》。

2种相思:种下相思之情。“种”字本与相思树相关,这里是引伸。

3丹青:泛指画像。见:同“现”,显现。这句是说梦中所见未必比画像真切。

4这句是说啼鸟把他从梦中惊醒。

5春未绿:本词作于正月,这时气候很冷,草未发芽,所以说春未绿。鬓先丝:鬓发先已成为细丝,指衰老。

6这句是说离别时间一长,内心反而逐渐麻木,倒不感到悲哀了,这是极其深刻的体会。

7红莲:指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


状态提示:第96章 姜夔(十七首)(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