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77章 陆游(十一首)(2)
年一直住在绍兴乡下镜湖的边上。

【简说】

本词写作年月不详,大概是作者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词里写自己当年从军南郑,想为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直到如今终不忘恢复中原,但是年老身衰,壮志未酬,反映了作者“身老沧洲”的悲愤愁苦的心情。

谢池春

壮岁从戎1,曾是气吞残虏2。阵云高,狼烽夜举3。朱颜青鬓4,拥雕戈西戍5。笑儒冠自来多误6。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7。漫悲歌8、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9。叹流年又成虚度。

【注释】

1壮岁从戎:指作者在乾道八年(1172)四十八岁时从军南郑的生活。

2残虏:残余的金统治者的军队。

3狼烽:古代边境上燃起烽火,报告敌情。因用狼粪作燃料,烟火直上,故称狼烽。

4朱颜青鬓:红润的脸色和黑黑的头发。

5雕戈:这句说,拿着雕弓、长矛在西北前线防守。

6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这里指封建书生。

7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在江、浙一带地方,这里泛指南方。

8漫:徒然的意思。

9秦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战国时秦国所建,故又称秦关。

【简说】

本词写作年月不详,大概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投笔从军南郑的战斗生活。下片写作者闲居家乡、虚度年华的哀愁。词的风格豪迈而又悲壮。

鹧鸪天

家在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1卷罢《黄庭》卧看山2。贪啸傲3,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4,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

1玉瀣:美酒。

2黄庭:道空的精典。

3啸傲:自由、无拘束。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依南窗以亲傲”。

4元:同原。造物:造物主,老天爷。此处指南宋皇帝。别:特殊,务众不同。

【简说】

《鹧鸪天》词在格律上近似七律,只是第五句一分为二,变七言为两个三言。陆游的这首词在结构上打破了词的上半片写景,下半片抒情的通常惯例和分片界限,从开头到“不妨随处一开颜”是恬淡悠闲的故乡隐居生活。“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另一层意思,抒发隐居生活中空耗时光的悲哀和愤懑。

开头部分“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寥寥十四个字,勾勒出一个隔绝尘世,在苍烟夕照掩映下的世外桃园仙境。“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两句更是形象地再现了作者过的那潇洒自在,无拘无束,丰衣足食的神仙般的生活的情形。一个“卧”字把作者那惬意悠闲的神态活化出来,宛如历历在目。“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更表现了作者心满意足,乐而忘忧的心态。如果只谈到这里,谁也不会怀疑作者是在歌颂赞美隐居的田园生活。可事实并非如此。这首词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后两句,来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大逆转。对于造物主,这里指的是南宋朝庭不给英雄以用武之地,坐视英雄老却表示了强烈的义愤和不满。这正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与“家住苍烟落照间”的生活和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使全词波澜转折,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若以此评价这首《鹧鸪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1

。秋到边城角声哀2,烽火照高台3。悲歌击筑4凭高酹酒5,此兴悠哉6。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7,曲江池馆8,应待人来。

【注释】

1高兴亭:作者《重九无菊有感》诗自注:“高兴亭在南郑子城西北,正对南山。”南山:即终南山,横亘于陕西南部,主峰在


状态提示:第77章 陆游(十一首)(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