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18章 王安石(四首)
寓闲淡之中”。(吴之振《宋诗钞》)在他的那些看似“闲淡”的诗词中,实际上还蕴蓄着郁勃难排之情。

在本词中,作者把六朝的兴废看成“一梦”,而对自身所经历的“往事”又觉得不值一问,这种人生如梦、世事如流水的思想看来似乎很消极,实际上,在这种思想后面包含着较为复杂的心情,作者是以闲游排遣退居后的孤寂之感,借咏史抒发出对现实的不满。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1。历遍穷通2。一为钓叟一耕佣3。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4。兴王只在笑谈中5。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6。

【注释】

1伊吕:伊,即伊尹。传说他本是奴隶,后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奴仆,汤任用他攻灭夏桀,成为商朝的开国功臣。吕,即吕尚,或称大公望,姜姓,通称姜太公。《史记·齐世家》说他:“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干求)周西伯(文王)。”后因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2穷:指处境困窘。通:指处境顺利。全句说两人经历了种种失意潦倒和得意发达的不同遭逢。

3钓叟:钓鱼老翁,即吕望。耕佣:指曾为奴隶的伊尹。

4汤:即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即周武王姬发,周朝的建立者。风虎云龙:《易·乾·文言》说:“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意是说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来用以比喻君主得到贤臣,臣子遇到明君。两句是说汤、武这样的明君得与伊、吕这样的贤臣相遇合,正如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5这句是说君臣谈笑自如(指双方推心置腹),兴起一方,成帝王之业。

6两句是说两人辅佐君主,建功立业,直到现在没有人对他们的功劳表示怀疑。

【简说】

在《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中,王安石曾说自己“达如周召,穷似丘轲”,以周公、召公、孔丘、孟轲自比。在本词中,又颂赞伊尹、吕望的遭遇明君,得成兴邦大业。这里他一方面强调“英雄遭遇及时”,另外也着重明君能识拔贤才。与此同时,作者也流露出自己在政治革新遭到失败后的寂寞之感。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1。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2。梢梢新月偃3,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注释】

1轻衫短帽:便服。这里借代为人。

2这句是“一夜风吹开”的倒装句式。

3指蛾眉月高挂树梢。

【简说】

据《能改斋漫录》载:“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词略)。”半山,在金陵郊外,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筑舍半山下,因号“半山老人”。这首词当是此时所作。与《桂枝香》和《南乡子》不同,王安石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一种看上去完全超脱的潇洒豁达。你看他,住的是临水的茅屋,经常“轻衫短帽”在“垂杨里”漫步,喝醉了酒,一睡就睡到月上树梢,他看到的是“花是去年红”,最“关情”的是“黄鹂一两声”,看来是绝对与世无争了。但这不过是末路英雄一种无可奈何的豁达,是他欲解脱抑郁心情而作的一种徒然的努力。“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透出了他这种解脱并不成功的消息——“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已。由主持变法、日理万机的宰相而成为终日无所事事、闲得发慌的“半山老人”,这是王安石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力图有所作为而终遭种种挫折打击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北宋王朝的悲剧。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是读懂读透了这首词。


状态提示:第18章 王安石(四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