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156章 马致远(九首)

封建文人可能有的出路,或者象司马相如那样,学成文武业,卖与帝王家;或者是在布衣序物色英雄人物,辅佐他图王图霸。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第一条路走不通,第二条路又未免危险,结果就只能选择退隐的第三条路。这是当时沉闷现实在散曲创作中的反映,也是马致远本身消极思想的表现。但作者对现实是清醒的,要求退隐是坚决的,因此两曲都明白如话,一气呵成。前曲用连环调,念来特别顺口。【注释】

1读书须索题桥柱:司马相如未达时,从四川去长安,途经升仙桥,题云:“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见《成都记》)须索,应须的意思。

2乘车谁买《长门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说:武帝的陈皇后失宠,被置于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便奉黄金百斤,请相如作《长门赋》,以悟主上。后陈皇后果复得亲幸。全句意说,现在即使有司马相如的才能,又有谁会赏识呢?

3布衣:指无官无位的人。

4“禾黍高低六代宫”二句;许浑《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宫。”是说六代豪华的宫殿如今都变成了废墟,官僚们的坟墓上都长满了楸梧。

前调

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1,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2,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3。哎,楚三闾休怪4。【说明】

这首小令美化诗人的隐居生活,嘲笑屈原的用世态度,目的在表明,这王朝是值不得替它效忠的。中间三句鼎足对表现散曲的特殊手法,诗词里很少这样写。【注释】

1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虎溪,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前。晋时慧远法师住东林寺,相传他送客不过溪,过溪则虎吼。一次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虎大吼,他们三人亦大笑而别。鹤林寺,在江苏镇江县黄鹤山下,鹤林友指僧人。龙山客,用孟嘉故事。晋桓温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2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杜甫也不向权贵低头。这句曲借他们表现自己的清高和爱好文艺。

3洞庭柑东阳酒:太湖中有东西二洞庭山,盛产柑。东阳,指浙江金华地区,当时以产酒著名。

4楚三闾:指曾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

前调

看潮*浙江亭1,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惟有西山万古青。子陵一钓多高兴2,闹中取静。【说明】

借西山的万古长青与钱塘江潮的来去无定作对比,赞赏严子陵的隐居生活是能闹中取静。【注释】

1浙江亭:见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注7。

2子陵一钓多高兴:子陵,东汉人严光的字。严光少时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即位后,严光改名易姓,隐居不出。光武帝找到他,要他做谏议大大,他不肯,归隐富春山,以耕田、钓鱼过活,直到老死。

[双调]清江引1

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2。【说明】

作者美化了乡居的清闲生活,对当时在红尘中争名夺利的人来说,是一服清凉剂。【注释】

1清江引:一名江儿水,双调中的常用曲调。句式: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四韵《第三句不用韵》。第三、四句宜对。曲调轻倩疏快。

2梦随蝶去了:见前王和卿《咏大蝴蝶》注2。套数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耍孩儿]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1,气命儿般看承爱惜2。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3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4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5

[六煞]“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


状态提示:第156章 马致远(九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