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151章 卢挚(十首)

卢挚(1235-1300),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大德初,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他平生足迹遍及西北、两湖、江浙诸行省,与著名散曲作家马致远、女艺人珠帘秀有唱和。散曲与姚燧齐名,也称“姚卢”。实际上成就比姚燧高,在当时影响也更大。前人评他的作品是“天然丽语”、“自然笑傲”,从语言到内容,表现了初期北散曲作家的风格特征。明蒋仲葵《尧山堂外纪》说,他曾在座右大书一“天”宇,下注六个小字:“有记性,不急性。”他的顺应自然的个性,跟他散曲中表现的风格是一致的。《全元散曲》录存小令一百二十首。在前期作家里除马致远外,他是现存作品最多的。

小令

[双调]沉醉东风1

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2。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3。【说明】

卢挚现存[双调]沉醉东凤曲十首。这里选两首。作者用白描的画笔,描写他在满天秋意里泛洞庭、下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空阔,意境飞动。当是他从大都出任湖南廉访使时作的。【注释】

1沉醉东风:双调的常用曲调。句式:六六、三三七、七七。共七句六韵。(第三句可不用韵),六六、三三句一般要对。

2落残霞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载我在潇湘画里:湖南的湘水,流至零陵县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宋代名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描画平远山水八幅,世称潇湘八景。

前调

闲居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1,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2,任他高柳清风睡煞3。【说明】

这首曲写闲居,透露一些农村生活的气息。语言也很浅白。他把农村生活写得如此悠闲自得,实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注释】

1田舍翁:老农夫。

2醉里乾坤大:醉乡里的天地广大。含有逃避现实的意味。

3睡煞:只管熟睡的意思。

[双调]折桂令1

田家

沙三伴哥来嗏2,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3。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4。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说明】

这首曲用白描手法,描画农村质朴的生活,全用口语,弥觉活泼,风趣。【注释】

1折桂令:又名蟾宫曲,双调中的常用曲调。句式一般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四,共十一句七韵。它的特点是完全摆脱了五七言诗的句法(其中七七句用三四句法,不是七言诗的四三句法),句子又可增减,即结处可减少或增加四字句。又第二节四四四要三句相对,即鼎足对。有了这些特点,在格调上就跟诗词明显不同。

2沙三伴哥来嗏:沙三、伴哥是元剧中常用以称呼农民的名字。,语尾助词。

3“太公庄上”三句:意说太公在柳阴中磕破西瓜,招捞虾的沙三、伴哥来吃。磕(ke)破,撞破,击破。

4“小二哥昔涎剌(la)塔”二句:意说小二哥因吃不到西瓜,躺在碌轴上不肯起来,象一个琵琶。昔涎剌塔,形容垂涎的样子。剌塔,肮脏。碌轴,亦作碌碡,一种滚碾用的农具。渰,疑即掩字,靠着的意思。琵琶,疑是一种农具,如谷耙之类。

前调

萧娥1晋王宫深锁娇娥,一曲离笳,百二山河2。炀帝荒淫,乐陶陶凤舞鸾歌。琼花绽春生画舸,锦帆飞兵动干戈3。社稷消磨4,汴水东流,千丈洪波。【说明】

卢挚写了八首[折桂令],分别咏历史传说中的八个美女。这首写隋炀帝与萧后的荒淫亡国,为后来王朝借鉴。结三句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fēng_liú人物”,同一感慨。【注释】

1萧娥:指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萧后本是梁


状态提示:第151章 卢挚(十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