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那一刻她坚定了信念。她在心中发誓,婉儿死,我就死;而如若婉儿活下来,那么今后的路无论怎样艰辛,她也一定要活下来,仅仅是为了婉儿。为了她深爱的那个死去男人留下的血脉。

于是,在深深的永巷中,郑氏夫人英勇地活了下来。她把她和婉儿的那个小小的木房经营得十分温馨,为了承载这个慢慢长大、无忧无虑的女孩的笑声和哭声。婉儿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曾看见,那么郑夫人为什么要让她看到眼泪呢?她也不想让婉儿知道家门的不幸,她千方百计要婉儿相信的,就是她们母女天生就是住在这掖庭宫中。掖庭就是她们的家。她要婉儿相信并接受这个现实。唯有认命,她们才能活得欢乐。

郑氏安下心来,从此她的生活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全力以赴地培养和教育女儿。她想,即或渎书不能使婉儿出人头地,但学习本身也会使一个女孩子的内心和生活变得充实。她鼓励婉儿学习,还因为这掖庭宫的环境太糟糕了。她实在不想让自己出身高贵的女儿像那些糊里糊涂、每日闲言碎语的宫婢们那样,最终成为那种无奈也无聊的女人。郑夫人便这样努力着。她的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修养,无疑为婉儿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生长的环境。加之婉儿天生丽质,冥顽好学,使她果然在污泥一般的掖庭中,出落成了一株清清纯纯的仙草。那仙草一般的飘逸和洁净,以至掖庭中的那些微贱的宫婢们都不敢碰她,更不愿玷污了她。甚至,大家都宝贝着她,用最清洁的一面面对着她。她们都宠爱这株青翠欲滴的小草。她是整个掖庭出类拔萃的女儿。

婉儿便是这样长大。她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坚忍和父亲乃至于祖父的才华。所以婉儿刚刚五岁,就懂了母亲的心。

她天生的聪慧、对知识的渴望,和在学习中的那种咄咄逼人锐意进取不断问着为什么的姿态,终于使郑夫人觉出了她的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她的学识终归是有限度的,这也就是她为什么硬要把小小的婉儿送进那个昏暗的甚至死气沉沉的内文学馆中,她坚信婉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便是这样,从此婉儿每天孤孤单单地坐在那个老学士的面前,听他讲经讲史,赋诗作辞,上着讲不完的课程。她坐在那里。睁大眼睛。用耳朵听着,也用笔记着。有时候老学工会停下来,咳嗽。咳嗽时他枯瘦的肩膀的奋力的颤动。婉儿就看着他。等他。直到那咳嗽平息,那尖细的嗓音继续开始呜叫着……

这样日复一日。从五岁的某个清晨开始。后来,婉儿就不知道在她幼小的单凋的生活中,她还有别的什么事情好做了。后来她慢慢适应了那个老学士,她甚至喜欢上了那个老人,她觉得他真是博学多才,无所不知,他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仓库。那仓库里真是太神奇了。那是人间的一切。后来,婉儿觉得她此生能跟着老师学习,是最大的幸福。从此她就是这样,清晨踩着星月,踏进文学馆的大门,开始她充实的每一天。知识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自然那个原本沉闷衰朽的内文学馆,也因为婉儿的到来而生动明亮了起来。从此老人也盼望着那株坠满露珠的仙草一样的小女孩的到来。他每天等她。然后倾尽全力地让她知道那古往今来天地之间的一切。

婉儿便是从老人那里,得知了当朝皇后早年被构陷于后宫的那一段历史的。也知道了武皇后就是在这个文学馆中奋力苦读,才有可能成为朝廷侍女,以至于最终成为伟大的皇后的。老学士当然没有对婉儿讲这个了不起的武才人曾经是怎样被先皇李世民宠幸,又是怎样因《宫廷秘录》中“唐三代而灭,武姓之女王昌”的字样所抛弃。更没有说这个在内文学馆勤奋学习的女人是怎样在做着太宗的宫女时,就开始与皇太子眉目传情并以身相许,以至于李治一经即位,服丧期满,就迫不及待将感业寺中削发为尼的武皇后接回了后宫。老学士当然也没有讲,那个女人是在怎样血腥


状态提示:第5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