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皆是。yín_luàn的浪潮由此及彼,此起彼伏。不仅有女皇宠幸张氏兄弟;守寡的太平公主也是硬逼死右卫中郎将武攸暨的妻子,和她这位她倾慕的远房表哥成就了一段血淋淋的婚姻。如此,被淹没在后宫yín_luàn浪潮中的武三思和婉儿的那种明明白白的ròu_tǐ关系又算是什么呢?

只是朝中的一些官吏对武三思迷恋女皇身边的一个丑陋的侍女表示不理解。武三思虽然生性阴毒,但他毕竟略涉文史、颇负文采,看上去也算倜傥fēng_liú、仪表堂堂,可谓谦谦君子。朝臣们可以理解武三思的天性fēng_liú,拈花惹草,在他的府上,更已经是妻妾成群,美女如云,他干吗偏偏要去追求那个脸上刺有墨迹而又徐娘半老的女人呢?虽说婉儿出身名门,优雅智慧,但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毕竟已青春不再。而且朝中的那些人每日与婉儿在政事中交道,在他们的眼中婉儿简直就不是个女人。她总是正襟危坐,冷若冰霜,不能给男人以柔媚的启示,这位身为尚书的fēng_liú才子怎么会偏偏与这种晦暗而僵硬的且一点女人味儿也没有的女人搅在—起呢?他们甚至都很难想象这个不苟言笑的女人是怎样宽衣解带被武三思拥抱亲吻的。

于是人们议论纷纷。他们认为武大人的所爱是畸形的,小可理喻的。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武三思的耳中。而热恋中的武三思只是淡然一笑。他慨叹此世间恐怕只剩下圣上和他能欣赏婉儿了,尽管他们欣赏婉儿的角度是那样的不同。到了后来,特别是到了武兆乘鹤而去,人们才真正看出婉儿对武三思是何等的重要,而武三思选择婉儿做他的至爱和同僚又是怎样的英明。这就是婉儿,如果不是她一次又一次地为她枕边的这个男人运筹帷幄,那个武三思又怎么可能在李唐的朝廷中依然如日中天呢?直到此刻,人们才恍然觉出这个丑陋女人的伟大和非凡,觉出了她不惜生命地为她的情人拔刀相助的女丈夫气是何等地令人敬佩。

而婉儿在与武三思不间断的身体关系中,竟也在慢慢地变化。如果说婉儿当初同意与武三思亲近仅仅是为了寻找复仇的把柄,那么到了后来,她就不再把他当敌人,甚至放弃了她一直耿耿于怀的那复仇的计划。并不是身体的亲密使婉儿改变了对武三思的看法。不是的,婉儿还没有那么浅薄,还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性的快乐所迷惑。婉儿是清醒的。她更多的是敏锐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势力正因了女皇而迅速发展、势不可挡;而武三思又是武姓中最受女皇器重的那个人,倘武周帝国能延续下去,能继承王位的,确乎是非武三思莫属,且女皇已经为三思未来的继位而做着缜密的安排了。如此,婉儿干吗还要费力不讨好地非要和这个真心爱他的男人对抗,非要蚍蜉撼大树呢?她何不背靠大树,何不现实地为自己找到一个有权势有未来的靠山呢?何况,武三思是愿意保护她愿意做她的靠山的。而且,婉儿在武三思那里不仅能找到那种她毕生都需要的安全感,还能够在这个男人那里获得她同样渴求的性的实惠。她何乐不为呢?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是,他们的关系便开始一天天地变得美好,变得现实,也变得持久。久而久之,他们都觉得他们的这种关系不单单是美妙而和谐的,而且是最实用也最有力量的。唯有他们两个人齐心协力,唯有将他们两个人的智慧和谋略合在一起,他们才是最最强大的、所向披靡的。后来,他们果然将两个人的这种同生共死的关系始终维系着。他们变得心心相印,变得无论在怎样紧急的关头,都能首先考虑到对方的安危,都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至少婉儿是这样的。这是她冷酷的政治面孔之后的一副女人的心肠。她在每一次武三思遭遇几近灭顶之灾的时候,都能够竭尽全力地帮助他。她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计谋,挽狂澜于即倒。她会不遗余力地为这个她引为同类且有着肌肤之亲的男人四处奔走,八方呼号。她不惜做出牺牲,她甚至可以出让床笫之欢。只要是


状态提示:第42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