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和陛下很接近。俗话说大丈夫能伸能屈,可惜庐陵王就缺少这一份通达。他总是那么容易就被弄昏头脑,就得意忘形,张扬失态。

婉儿这些话是说给朕的吗?

奴婢只是更了解太后,知道她所喜欢的是一种怎样的合作方式。

你是说朕的方式还不够好吗?

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奴婢只是希望圣上能在皇位上坐得更长久。

你以为朕能做得长久吗?

奴婢认为唯有陛下最聪明。因为陛下从来就知道怎么做才合适才得体。陛下既像是在尽心竭力履行着天子的使命,又事事处处让太后感受到大权在握……

你是说朕很卑鄙了?

这朝廷上又有哪个不是卑鄙的?陛下的三个哥哥不卑鄙,可他们所抱的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总是不能审时度势,他们太看不清朝中的局势也太不了解他们的母亲了。所以奴婢万望陛下不要效仿陛下的那三个哥哥。为了一时的冲动而丢弃了生命不值得。所以婉儿希望陛下能深谋远虑。毕竟陛下还年轻,对陛下来说,才是真正的来日方长哩!

朕记住婉儿的话了。一向冷漠的李旦在听到婉儿的这一番肺腑之言后,竟也一反常态地动了感情。他说朕知道婉儿的好意。朕也知道母亲是朕所见过的最勇敢坚强的女人。朕也知婉儿一样崇拜她。朕知道在我们的这个家族中,应当坐在这皇椅上的,不该是父亲,不该是三个哥哥,也不该是朕,而唯一应该的是母亲。母亲是如此伟大。是如此具有君临天下的风范。只是世世代代王朝的规矩阻碍了她。所以朕只好坐在这里。朕是多么想看到是母亲坐在这里啊!你能理解朕吗?

陛下才是最明智的。婉儿愿帮助陛下。

婉儿同旦的这段对话,事实上就定下了他们之间在未来的日子里的某种联盟、某种默契、某种基调。从此他们将共同遵守着某种不曾说出的诺言,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侍奉在武兆的身边。这大概是武太后身边的两个看似最忠诚最温顺,但却是最清醒最明智的人了。唯有他们才知道太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他们在这场权力争夺中所应当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所以在太后在世的时候,他们都能善始善终地好好地活着。即或是婉儿最终死于非命,也不是死在武兆的剑下。而李旦也是沉沉浮浮,当武兆有一天真的登基,他便又不温不火地回到了东宫。明智的李旦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婉儿一样地活下去。其实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那就是他们的全部所作所为只为了能拥有生命。好在李旦天生柔韧。他无论是贵为天子,还是被贬为相王,他都恪守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原则。只是在母亲的身边他从来就没有伸展过。只要母亲在,他就永远是一种屈辱的状态,以至于到了后来,这卑微屈辱竟成了他的常态,一种生命的状态。于是到了日后的某一天,他真的可以做天子,真的能统帅天下了,他反而惧怕了。他已经没有了天子高昂的气象。他已经被他的母亲扭曲成侏儒,他已经萎琐得不足以承载天赋神权了。于是他只能继续以他的清醒和明智,早早将王位禅让,退居到上皇的位置上。在彻底的超脱中,了此残生。

终于在则天门下。六十二岁已步履蹒跚的武太后在经历过重重险阻艰辛之后,走完了她向权力的最高峰攀登的路。她抵达了那个无限风光的顶峰。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那是空前绝后的公元690年。

那是一个九月的艳阳天。

那一天秋高气爽,人民聚集在则天门外,期待着那个如此令人振奋而又如此陌生的时刻。

伟大的太后终于气宇轩昂地登临了则天门,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开始了她女皇的霸业。一项多么辉煌的伟业。一个女人。唯一的。几十年来她是怎样冲破一道道重围,她是怎样冲决了那自古以来坚如磐石的世袭制度,她又是怎样地超越了她的丈夫和她一个又一个儿子的限制,直到她最小的也是最后最明智的儿子李旦无比真诚地连续三次请奏将皇位禅让于太后,武兆


状态提示:第32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