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妈妈叫张爱玲>第5章 后宫面世

1953年1月1日,阳历新年,虽然还未到传统的春节,但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许多商家都开始打折促销或赠送小礼物等活动,市民们也喜欢出门逛逛商场,买点小吃,现在离二战结束还不远,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依旧没有抹平,全世界都在安静的****伤口,经济也在悄悄的复苏,也许不久就要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但是此时的香港依旧有些萧条。

张爱玲抱着张爱家行走在街面上,两边陈旧的两三层建筑是主流,墙壁上贴着各种简陋的招贴,一些地方还残留着枪炮破坏的痕迹,“张爱玲”一个惊喜的叫声从身边响起,张爱家探出头,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长得还不错,面上几颗显眼的青春痘痘,泛着俏皮的红光,扎着个小羊角辫,揭开辫子差不多就是学生头,穿着烟灰色的棉服,下身还套着件格子裙,脚下小黑皮鞋,踏在灰黑色的地面上,像是一个小精灵。

“啊,真是张爱玲,”又几个小姑娘冒出来,都是相似的打扮,应该是某个中学的学生,几人迅速围了上来,当前那个青春痘姑娘,手捧着一本书,激动的满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能给我签个名吗?我好喜欢你的后宫甄嬛传。”

张爱家看了看那书的封面,那上面是张爱玲的一张半身照,微卷的烫发,暗金色的旗袍,下巴微微抬着,眼睛微微下垂,显得很清高,旁边是大篆体的后宫甄嬛传,正是老娘半个月前才正式出版的新书,张爱玲写书还是很快的,但是因为她先前历史功底实在不高,不得不用大量时间来阅读相关资料。

在无双杂志连载期间,杜诺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在各个报头做广告,后来还听信了张爱家的建议,买通了很多户外车身的广告,聚集了大量人群的目光,效果显而易见,后宫连载的第一版就卖出了十万本,读者的反应相当好,后宫承接了张爱玲一贯的辛辣笔锋,相对于原版着重于爱情与故事情节,张爱玲更深入的勾画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冲突,这完全是一个不同的阅读体验。

对于时下的读者来说,后宫文是个新奇的题材,有纪实人物传记的文章,但大多描写的很正规,读起来就像是在读历史,而后宫虽然也是人物传记的形式,但写作方式却更接近于流行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触动心灵的潮点。

这样良好的开端,杜诺自然欣喜,宣传上更加积极。

当第二版十五万本,第三版十八万,第四版二十万本出现时,所有的媒体都震动了,他们都敏感的意识到,因为一部后宫甄嬛传,似乎让人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最近市面上有关清史研究的书籍渐渐火热的销售就是个明证。

媒体人都是闻风而动地,仅仅几天时间,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辟了历史专栏,邀请知名学者撰文评说,作为始作俑者,张爱玲接到的邀请多不胜数,还是蔡加仗着先前的一面之缘,得到了在新晚报上开辟专栏的邀请,让她在新晚报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因为约稿太多,张爱玲几乎每天都要写数千字,还要省出时间读书,对于儿子张爱家,她只能采取放养的态度,张爱家则乐得被忽视,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自己的成年游戏,一边美美的数着越来越多的钞票,想象着未来富二代的悠哉生活。

杜诺已经将张爱玲的连载提高到千字两百元,而新晚报的专栏是千字三百,平均每日一千字,这样仅仅在新晚报就能每日得到三百元,一个月就接近一万元,再加上连载和其它报纸的稿件,两万块很轻松,绝对是时下稿酬最高的作者。

得到稿酬的第二个月,张家母子就搬进了小别墅里,两个人都是喜欢安逸的主,有了钱,就应该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些,

后宫连载三个月,第一册终于能够结集出版,新晚报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宣传,因为背靠大公报,其影响力能够延伸到整个港台东南亚地区,相比于无双这样的地区性杂志,明显更具有优势,杜诺虽然郁闷,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他当初约稿时没有第一时间将书


状态提示:第5章 后宫面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