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赝品帝国>第296章 黑凤之祸(上)

朱熹毕竟不是文武双全的燕赵奇侠,而那位有能力做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辛大侠如今正在忙着开会研究新的作训方案呢!所以愤怒的朱熹虽然采取了突袭的方式,却也因个人能力问题而没能真个就把某个妖孽给揍得魂飞魄散,所以最终结果也只是这位温文尔雅的当世大儒把自己累得个气喘吁吁,而那小混蛋却成功地逃回了房中呼呼大睡。

惹是生非的小混蛋跑去蒙头大睡或者闭门思过去了,而且还是连着三天都足不出户。无法及时宣泄心中怒火的朱熹虽然在白天要忙着带领一群有些能力却缺乏经验的官吏完成那个收买人心的计划,到了夜半人静之时却也只能是独自坐在大厅之内长吁短叹。好不容易等到同样忙了得个精疲力竭的辛弃疾等人结束了臃长的军事会议出现在自己面前,赶在第一时间将这件事通报给众人,却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更让他有些沮丧的分析……

已经无法再回头了!自从当年陪着鱼寒率领民众北上之后,无论是朱熹还是辛弃疾,甚至包括那个大宋前武举人公孙翕屠在内,他们所有的人怕是早就已经被大宋朝廷列为了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无论是大宋官家还是满朝文武都绝不会允许他们这样一群手握重兵的乱臣贼子存在,如今的他们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利用价值,所以朝廷还只是有所提防,时不时地琢磨着在背后使点小手段,但将来呢?

现在就表示出亲近大宋朝廷的迹象,不仅是在为争取北方民众的支持设定障碍,更是难以彻底避免大宋插手登莱及宁海三州之地事务。就目前而言鱼寒那个与大宋朝廷彻底决裂的荒唐想法其实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只有拥兵自重才是唯一的夹缝求存之道。而他们这些受其牵连的当朝名士,除了陪着那个小混蛋继续胡闹下去,维持住目前这种状态甚或壮大实力之外也同样是别无生路。因为无论是在与金军交战的过程中出于下风,还是对大宋朝廷做出妥协姿态,等待他们的都将是比那些已经烟消云散的北方义军更为凄凉的下场。

一个很无奈也很残酷的事实,却是他们被一个从数百年后跑步而来的混蛋糊弄后必须付出的代价。毕竟,在这种堪称天下宁堰且人心思定的相对和平时期还想着要逆天改命,那可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不经常被迫做出些违心之举,天下间还不得三天两头就有人跳出来闹事?

很难接受却又必须接受,朱熹和辛弃疾都为此而显得有些郁郁寡欢,反倒是那个年仅八岁却正在被培养成新一代混蛋代表的朱元璋给出了能让这两位当世大儒稍微缓解点郁闷心情的猜测。鱼寒现在做出与大宋决裂的表态,或许并不是真的要与大宋为敌,他或许只是在为将来待价而沽做出某种铺垫?因为在大宋境内还有一个人是他们可以信赖并且投靠的。

庆王,那个不为大宋官家所喜,又被大宋太子殿下视为心腹大患,更需要提心吊胆应付金人暗算,生性宽宏厚道的庆王,或许那才是大宋朝野唯一能够值得鱼寒抱着最后一丝效忠希望的人。原因么也很简单,首先就是鱼寒当年确实是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庆王争夺储君之位,虽说最后是由于人微言轻且没有什么实力而未能如愿,但毕竟是结下了某种善缘。况且这些年鱼寒也在不停地通过琴心阻止金人针对庆王所展开的暗杀计划,要说这其中没有点尽心维护的用意,那可能么?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拥立庆王在目前而言没有任何风险,在将来还可以借助大宋朝廷之力完成北复中原的心愿。为啥?因为庆王在淳熙元年不仅被封为了扬州牧而且还顺便混了个成德军节度使的名头!或许别人还不能据此琢磨出什么,但满腹经纶的朱熹和文武双全的辛弃疾是那是一般人么?只是这么一点点的提示,他们就立即把握到了问题的关键。

成德军,盛唐安史之乱时史朝义所置,治恒州,节度使张忠志降,赐姓名李宝臣,名其军曰成德。至于这具体的地点么,则是大宋有人敢想却绝对没人敢去上任的大金国真定府


状态提示:第296章 黑凤之祸(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