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恒古仙踪>第六章 问世间可有仙
由心头一震,是这种气氛使自己这么自然的称他为父亲吗?自问了一番,但还是不明其因。

在说这话时,余乘风装出一副振振模样来,鼓着腮帮,嘟着小嘴,见这可爱模样,余大嗓又是一阵大笑,道

“好好好,以后为父将胡子剃了,天天亲你,我的小可爱。”

听这话后,余乘风不由又是打了个寒颤,天天亲?那我岂不得天天吐?还小可爱?老天啊,不带这么玩我?看来眼前也只能先应付此次的危机了!以后还是少与人相处为妙,不然真不知又得出多少揪心的事来。

想罢,余乘风道

“父亲,我要自己下来走。”一个大男人,却被别人抱在怀里,这怪异的感觉,余乘风实在是受不了了。

随后余大嗓便将余乘风放在地上,刚一着地的余乘风便赶忙朝着后院跑去。

“慢着点,别摔着了。”余大嗓关切喊道。

“知道了,你去忙生意。”余乘风朝着后方的余大嗓挥了挥手,又是将被余大嗓亲过的手在衣服上猛蹭,便朝着自己的房间跑去。

来到房间前,余乘风推开房门,又是将房门关上,兴奋的从兜里拿出一本本封面上的‘聚气一阶’几个字看了会,喃喃自语道

“终于有时间看这修仙秘籍了。”

余乘风一边翻着书页一边朝着床边走去。来到床边,将书本放到床上,便小心翼翼的爬到床上,盘腿坐下。

随后,余乘风翻开书本,聚气一阶这本书并不是很厚,总共也不过十几页,可余乘风却看了两时辰,反复的回看前面的内容,看有什么重要的内容没注意到。

“原来这修仙就是吸纳天地灵气,感悟世间造化。”余乘风喃喃自语,不由深吸一口气,这世间的空气确实是比地球要清晰许多,难道这清晰的空气便是灵气了?余乘风不解,缓缓闭上眼睛,按照书中所述试着静下心来。

这书最后几句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大道皆相似,我道万千种,顺心而修者,方能证己道’余乘风反复在心中琢磨着这句话,对于修仙一事,之前也是闻所未闻,也甚是不明此句之意。我道?是什么东西?道又是什么东西?虽说能大概理解这‘道’的意思,但若是要详细说‘道’它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本来就是一种虚无缥缈不存在的东西。

道理、道德、道路、大道、道士...余乘风将‘道’字组了几个词,却仍未体会这‘道’的本意。

道之极致便是仙吗?记得《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在修仙电影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话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但在汉代有一帝王,自居‘恒帝’甚是忌讳别文中有‘恒’字,认为那是不尊君,便将‘恒’字改为‘常’

而这‘常’字若是细心理解,似乎也与‘永恒’有关,比如说‘万古至今常常暴风雨、地震’等等。这‘常’字也可理解成不变。而这第一句话亦可理解为:“可道”之意是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其意便是指出“道”的变化是因人而异的,各论深浅。古时诸子百家各称其学为长,难道这便是‘我道’?只赞同自己所悟之法?

想到此,余乘风震撼不已,而这‘名可名,非恒名’之意便是:所见事物之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各有各的观点,各称其名。每个人所闻事物都可能与前人有不同观点,尽管大致意思相同,可辨别这事物的角度会有所区别。

这句话,无疑再次描述了‘自我’的这一观点。难怪这‘聚气一阶’书中会称‘大道皆相似,我道万千种,顺心而修者,方能证己道’既然与老子所著《道德经》第一句话会如此相似!

曾以为古典之中所说‘白马非马’不过是无聊的辩论,却没想到这此之中蕴含着无极大道。

若说这《道德经》第一句反本原意的话,这‘恒’字似乎又有了两种解释,‘非恒道’‘非恒名’‘非’亦是否之意,也可理解成:不是万古之前的道,亦不是万古之前的事物。

状态提示:第六章 问世间可有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