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官途1>第九三六章 党报党刊

市委办副主任和几个副部长是不急着表意见的。 [那边也不表意见,说什么?说困难吗?当然不能说,人家要帮你们扩大业务,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说,多少有想吓跑人家的意思,说没有困难吗?又不实际,更不能否定以前的作法,因此,不表意见为妙,倒是那几个科长都觉得不应该揽这任务,都急着表自己的意见。

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总强调要从实际出,但是,征订党报党刊工作就有点不切合实际。机构改革进行了无数次,机构越精简越少,人员也越来越少,但是,征订报纸数却每年不断增加,我们叫谁去订?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在单位征订的是党报党刊,单位给我们私人也征订党报党刊,上班已经看了党报党刊,家里那份党报党刊其实是多余的,是浪费的,有这个钱,还不如给我们另订一份报纸。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户人家,四个大人,父母是退休干部,儿子媳妇也是机关干部,单位为了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给他们订了同一样的报纸。每天四份报纸塞在信箱里,你叫人家怎么看?

有人说

,我们也知道征订党报党刊,不能只局限于党政部门、机关干部,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体制跟以前不一起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大多数都转制了,取而代之的是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些企业,我们怎么要求人家多订党报党刊,人家认为订个三几份也就够了,我们再要动人员,别说不让我们进企业的门,就是让我们进了,就是把我们当机关干部,有别于那些上门的推销员,人家搬出不准硬性摊派订书报的规定,以子矛攻子盾,更让我们难堪。(

有人说,现在,我们的党报党刊天天都喊市场经济,天天都教育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但是,他们自己怎么样呢?他们自己有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他们办报刊有没有考虑到读者?如果说他们也考虑读者,那只是考虑到党员干部这个层面,有的甚至只是考虑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层面。有的报纸十数年一成不变,总是那副老面孔,别说群众不看,就是党员干部也未必看,作为宣传部的干部,不看这份报纸可能还不称职,但说老实话,又有几个人看?报纸怎么拿回来的,又怎么堆放在那里。

几个科长便哄地笑起

来,显然,大家都知道是哪份报纸。

有人就说,党报党刊应该改版,应该贴近生活,应该少点官气,多点民趣。

有人就说,党报党刊不能依仗自己姓“官”,只是单方面要求基层宣传部门想办法扩大征订范围。

有人就说,办报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有的非党报党刊,一纸风行,但是,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也不见得比我们的党报党刊弱。

会场有点乱了,有点声讨的意思。

杨晓丽敲了敲桌子,很严肃地说:“谈到哪去了?叫你们研究对策,你们却提困难,叫你们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却跑去指责党报党刊了!”

她说,这些是你们操心的事吗?你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征订任务指标?牢骚没有用!

她心

里想,我就愿意吗?我就想去干这项工作吗?难道我就不知道不切合实际吗?不知道这么订报订刊有多浪费资源吗?

杨晓丽说:“你们是宣传部的干部,征订党报党刊是你们的职责,你们都那么多牢骚还怎么做好工作?也不怕其他单位的领导听了笑话?今天这些话,到这里为止,大家主要研究如何应对,如何更有力更切合实际地做好征订工作。”

老副部长说:“我想,目前扩大征订范围还不实际,还是按往年范围,按往年的作法,每个科室分派任务,划定具体负责的单位,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落实。每个科室这阵辛苦一下,到各单位去跑一跑,直接找一把手,死磨硬泡也要把任务完成。”

杨晓丽说:“还是老套套行得通吗?”

老副部长愣了一下。

杨晓丽说:“要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先,我表


状态提示:第九三六章 党报党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