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穿越1879>第201章 战神蔡锷

中国的军队打到尼泊尔首都附近,尼泊尔政府和皇室成员惊恐不已,在大殿商量对策。沙阿国王听到首相昌德拉的训斥,这才睁开了眼睛,小声对说道:“国家大事,一向是首相您作主。你说战,就战吧。”

这时,国王的哥哥、尼泊尔的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站了出来,表示反对和中国开战,他大声说:“王上,首相大人,请三思,万万战不得!中国人一向不好惹。历史上,我朝鼎盛时期,占领北印度大片土地,却无法北向西藏前进一步。我们国家,大部分时间由藏人统治或向中原称臣。连清朝的政府军都能轻易攻占我们的首都加德满都,屠城三日。这一次,英国人在西藏、不丹、锡金都大败。如果我们再站在英国人一边,恐怕有灭族之祸!”

此话一出,大殿里一片喧哗。几个胆大的群臣站出来开始附议,希望尼泊尔投降中国。尼泊尔首相昌德拉历来亲英,闻此大怒,指着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大声骂道:“过去是过去。现在,我们有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军人,怕什么?大敌当前,你竟然敢长他人威风,来人,拖出去关起来!”

这时,门外走进两个廓尔喀军人,他们个头不高,却很健硕,人手一把的廓尔喀军刀,硬是把尼泊尔亲王拖出了大殿,群臣们见亲王都被关起来,不敢多言,马上停止了议论。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尔施行军政,主要就是依仗廓尔喀军人。廓尔喀是尼泊尔中西部的一个县,这里也是沙阿王朝的诞生地。廓尔喀军人最早指来自该地区的尼泊尔士兵,他们身材短小,但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死,当地流传一位英军元帅对廓尔喀雇军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说不怕死,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是廓尔喀军人。”

在18世纪末起,英国将殖民战争逐渐从印度推到内陆小国尼泊尔。1813至1815年,3万装备了大炮洋枪的英印军队,与一万两千名完全没有现代武器的廓尔喀军人进行了长达两年血战,竟然没能完全征服他们,可见其战斗力。由于廓尔喀军人的勇猛善战,尼泊尔免于沦为英国殖民地。一位参加过廓尔喀战争的英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我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镇定和勇敢的对手,他们从不逃跑,从不畏惧死亡,即便他们战友的尸体已在身边堆积如山。”

不过,最终,尼泊尔政府屈辱求和,和英国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尼泊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戏剧性的一幕是,被廓尔喀军人折服的英国政府在《塞格里条约》中明确要求:“尼泊尔政府必须提供廓尔喀青年为英军服务。”

1885年,第一批廓尔喀军人奔赴印度。成为英属印军的一部分,到1909年,英国训练的廓尔喀雇佣军有3个廓尔喀步枪营,大约600人,是廓尔喀军人中的精华。在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山麓丘陵上,每年都会有一幕奇特的景象正在水流湍急的喀利根德格河附近上演:大约上万名17岁到22岁的尼泊尔男子浑身脱得只剩下内裤,排着队接受体格检查,然后经历持续3个月的“淘汰赛”,最后被选中加入英国的廓尔喀雇佣军。这支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廓尔喀雇佣军深得英国王室的厚爱,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它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而尼泊尔政府自身培养的廓尔喀军人,大约一万名,主要归首相昌德拉指挥。这些廓尔喀军一般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库克利军刀的出名来自于它的使用者,只相信“战斗”和“战死”两个词的廓尔喀雇佣兵。

古廓尔喀军刀一般纯手工制作,厚真皮质包刀鞘,兽角质骨刀柄,刀把、刀身、刀背、刀鞘均有尼泊尔当地民族花纹,整刀握在手中十分有重量感。刀身虽厚重,但刃口却很锋利,划手可破,易舞动,一砍就是一大片肉。廓尔喀人一向


状态提示:第201章 战神蔡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