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八十九章 阶级矛盾

第八十九章 阶级矛盾

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曾炩将原本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建筑群,以及帝国两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当然,帝国两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还要等到大量的科学成功被应用到了生活,生产中之后。而当后人回想起曾炩成立帝国两院的创举时,无不叹服曾炩的长远目光,无不叹服曾炩的宏大理想!

当时,随着曾炩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灭匈奴和鲜卑之战、平定辽东之战以及平定黄河流域的战争)结束,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虽然此时帝国还未完全统一,曹操盘踞淮河流域中游地区,刘表、袁术盘踞长江流域,孙坚割据长江以南,马腾和韩遂还在西北苟延残喘。不可否认的,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战争本身就是刺激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帝国工业的发展。不过,战争期间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战争为目的的进行的发展创新。而现在,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序幕拉开了!

在内政方面,曾炩与陈群、张昭、张纮等人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的。曾炩负责制定,推广新政策,而陈群等人则主持政府工作,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这这几名舵手,再加上曾炩超前培养起来的大批新政人才,整个新政在一种最好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了起来。

当时,曾炩新政的中心已经由商业转化为了工业。特别是在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曾炩也认识到了商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虽然,商业在很大地程度上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商业需要直接转变成了对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过。工为本地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在战争中,帝国工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让曾炩吃了不少的苦头。

以军事工业为例。当时北疆军的火炮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工业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火炮来。而在作战中,北疆军地火炮并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力量。究其原因,工业技术的落后是最为主要的!

曾炩回到无极城之后就想全面主导工业发展。从根本上讲,曾炩首先成立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当时,曾炩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纺织业。

“也就是说,从现在地情况来看,虽然工厂建了不少,不过销售情况却不怎么样?”曾炩皱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郑梦秋的身上,“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销路不好呢?”

“大人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国百姓都是自家织布裁衣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帝国现在的八成人口还是农民,城市居民只占很小地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数量更少。而对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 郑梦秋回答道。

曾炩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基本情况。要想保证帝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基本需求,而农业生产技术又没有得到多少进步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将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农民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经济仍然是帝国的主要经济体系,而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根本就无法让工业产品全面推广!

“那么,解决的办法呢?”曾炩看了眼郑梦秋,又看了眼坐在桌子另外一边的陈群、张昭、张纮等人。

“主公,除非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不然的话,很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张昭说道。

“也许,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陈群看了郑梦秋一眼,“眼前,要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打击暴利行为,这样产品更便宜,那农民自然能够买得起!”

显然,这两人是对上了


状态提示:第八十九章 阶级矛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