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至诚至孝之人,苏培盛不用问都知道,皇上定是要坚持为先皇尽孝期满,绝不肯有半点逾越之举,那样算来,遴选秀女,包括入选宫女的事项只能是等两、三年之后方可进行,所以他一听说皇上要将宫女的出宫年龄减至二十五岁,当即是心急不已。原本就是人手严重不足,一方面宫中原有奴才早早放出了宫,另一方面新补充的包衣秀女又不能及时补充进来,这不是要让他这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再者说了,宫女当差年限又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何苦要这么

再说皇帝大丧。不要说帝王大丧,就是普通寻常百姓之家,守孝也有严格的规范,其中凡遇袓父母、父母过世,则属于大孝,作为嫡长子或重孙(长房长子)都要守孝三年,期间不得不得任官、不得应考、不得嫁娶,要在家守孝三年,闭门读书,谢绝世务,即使是居官者也要一律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闰月),即所谓丁忧。

先说秀女。大清朝的秀女分为两类,一类是八旗秀女,一类是包衣三旗秀女,其中能够成为皇帝嫔妃或皇室子孙妻妾的秀女只能是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即所谓八旗秀女,每三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为皇后或是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也就是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冰凝就是此类秀女;另一类则是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这类秀女的最主要职责只是承担宫内杂役事项,即所谓内务府包衣之女,秋婵就是此秀女。这两类人都被称之为秀女,然而不管是待遇、地位还是名份则是天壤之别、主仆之别、尊卑之别。

苏培盛所说的“适逢先帝若新选宫发入宫当差,若选新的宫女入宫当差,至少还要等上两三年……”完全是话里有话、事出有因的。

“给苏公公传朕的口谕,从现在开始,宫女子自二十五岁开始即可出宫,不愿出宫的,也可继续做到三十岁。”

因此即使秋婵性命无忧,他仍然对高无庸吩咐道:

他对秋婵许下了承诺,只是全部听完他才知道,秋婵的性命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但是君无戏言,他答应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兑现承诺。而且他也确实觉得

另外,如果只放了秋婵,德妃肯定知道这是秋婵告的密,

“回万岁爷,不是,不是,奴才不敢,奴才只是觉得,您刚刚继承大统,宫中事情正忙得不开交,人手紧得不行,而府里的奴才杯水车薪,还有好多都是没有净身的,如果这个时候允许那些奴才出宫,奴才担心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另外事逢先帝大丧,若选新的宫女入宫当差,至少还要等上两三年,一时半会儿定是要青黄不接、难以为济。”

“怎么,你想要抗旨不遵吗?”

“啊?”

“另外,你记得传朕的口谕,自今开始,宫女子自二十五岁开始即可出宫,不愿出宫的,也可继续做到三十岁。”

“回万岁爷,奴才一定记得。”

“好,好,什么时候见到大福晋,替朕谢谢她。”

皇上没有想到雅思琦比他想得还要早,还要周到,心中全都是说不出的感激,正所谓患难见真情,雅思琦果然没有辜负他对她的殷切期望,果然是母仪天下的榜样和典范。

“回万岁爷,大福晋昨天派何全和奴才一起护送年主子回的潜邸,安置好了以后,奴才回宫里伺候您,何全就留在了怡然居供年主子使唤。”

“噢,好,好,让他们先熟悉一下也好。现在年主子不在皇太后那里养身子了,所以府里的奴才你可以撤回来一些,但是不要擅回潜邸,而是派到宫里其它地方当差,另外把先前在娘娘那里当差的一部分奴才换回去,娘娘用着总归顺手一些。只是,王长有,只能是二管家,小武子仍要当大管家,只是年主子那里……”

“回万岁爷,奴才安排他们都暂时先在慈宁宫当差呢。”

“起来吧。原来皇太后宫里的那些奴才你都给安置到哪儿去了


状态提示:第2532章 兑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