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七回 圣婴大王七
门,或者是掌控者某一个机要,他们的权限令人羡慕,地位令人眼红;第二种是“言官”,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一项令人眼红的特权,可以向皇帝直接风闻奏事,上至内阁首辅,下至黎民走卒,他们都可以举报或者提出怀疑。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喜欢这种人,言官也不是每一个都很清廉。大家都在背后叫这些言官“疯狗”,在严嵩当政的时候言官成为了严家诬告政敌的武器,名声特别不好听;第三种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员,统称为“外放官员”。这些人的升迁比较慢,一般来说做完这两届之后极有可能就这么到点了。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些官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肆贪污受贿。这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见地方官员,特别是当地方行政长官油水相当大;第四种就是京官。京官是指在京城六部、各个衙门当官的官员。这些官员虽然油水少点,但是因为在京城,容易被上面的人重用。升官快、容易出头,所以成为一些年轻官员,或者是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员的最爱。就像张居正这样的官员,要是不留在京城的话,最多干上五六年的知县,大不了做一任知府就可以回家养老了。可是张居正却大不一样,在京城裕王府当了三四年既没权又没势的侍读,再到刑部做了两年的“冷板凳”后,不也是当上了刑部侍郎,后来转任兵部侍郎,如今不但次辅,成为了一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所以京官是通往权力核心的通道,是往上爬的捷径,一些官员宁愿不升官也要留在京城。在他们看来当一个正七品知县不如在京城当一个小京官,熬上几年之后说不定就能当知府,甚至于外放一个道台。那时候金山银海什么都有了,做什么都值得。

在京城附近当地方官更是不简单,不但算是京官,而且也算是地方官。为了凸显京城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京城地方官都是高配置的。例如北宋的时候京城是开|封,开|封府尹就是由重要官员兼任的。在当时府尹是正三品官员,可是开|封府尹是正二品,足足比其他地方的府尹高出了两个等级。赫赫有名的开|封府尹包拯,也就是后来大家称之为包公的包青天,他就是经常“代天巡狩”。手里不但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而且有三口大铡刀,经常游走各地破案。所以京城的地方官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可以比拟的。就像现在一样,京城的地方衙门有五个,一个是顺天府,下面还有四个县衙。顺天府的长官是知府,又叫府尹,县衙的长官叫知县,也叫县太爷。一般的知府最多正五品,大多数都是从五品,一些小地方的知府只有六品待遇。大一点的县知县是正七品,小一点的县知县是从七品。可是京城的地方官就不一样了,顺天府知府从三品,下面的县令从五品。他们的级别都赶上地方布政使和小一点的知府了,可见朝廷对京城附近衙门的重视程度。这些官员只要在这里干上几年,不犯大的错误,就会被调进六部或者外放到其他地方。到时候顺天府知府就是六部侍郎或者地巡抚、布政使,下面的知县也会成为外地的按察使或者道台。要是被某位大人物看中的话,他们有可能进入高层,甚至于内阁。据说如今的内阁三辅就是曾经的顺天府府尹,可见这些衙门的前途多么辉煌。

不过这些天这些官员们的日子不好过啊,首先是下面的老百姓纷纷告状,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见了。一两个孩子不见了,官员理都不会理会,可是多了他们也担心起来。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这些官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瞒不报。一边努力将这些案子盖住不上报,一边暗中派人调查失踪的孩子,可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正当大家都觉得束手无策的时候,内阁次辅张居正,也就是如今内阁真正掌权的人,他下令把大家叫到了张居正家里。不要以为去张居正家事情就好办了,去大人家里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这不,他们不但被张居正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而且张居正要他们尽快破案,不然要他们的脑袋。张居正的话可不是


状态提示:第七回 圣婴大王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